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风从江南漠北来
——从宝鸡秦岭脚下出土的两件文物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随秦岭山势修建的潘太公路(航拍图)谢克强摄

    金箔

    瓷瓿

  本报记者王星
  巍巍秦岭,包容万物;滔滔渭水,哺育生命。在宝鸡,山水与城市相逢,历史与现代相遇,自然与和谐相生。千百年来,因为有了秦岭,这里才能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古往今来,宝鸡人近在咫尺地感受着秦岭的巍峨与磅礴,也依附着秦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绿水青山的环绕,让这里成为宜居家园,使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它从江南来
  有研究表明,早在距今4000至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宝鸡高新区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生息;3000多年前,西周贵族在这里开疆拓土;2500年前,秦人又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在宝鸡高新区的旭光墓地中,还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瓷瓿(bù),也叫“原始瓷”,就是用以盛物的瓷器。
  原始瓷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成型工艺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部分原始瓷的器表也拍印纹饰,有些纹饰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器相同。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
  从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可以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原始瓷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一定的联系。考古人员在旭光墓地发现的原始瓷,是目前陕西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件,它可能来自南方地区。
  江南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孕育出辉煌的文化,其后泰伯奔吴,经过先贤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泰伯的家乡,这里不仅有怡人的景色,也有至德至善的人民,在一条条秦岭古道的连接下,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个重要的枢纽上,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它从草原来
  秦岭,似一道锦绣的屏障,是我国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一面灵秀,一面雄莽。
  2018年底,我市考古人员在宝鸡高新区马营镇旭光村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工作,发现一处西周贵族公共墓地和战国秦人墓地,出土文物211件(组)。旭光村位于秦岭北麓向北延伸的台塬脚下,东临沙河,1984年,宝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在这里清理发掘出一座西周墓葬,出土了青铜甗(yǎn)、青铜簋(guǐ)各1件及陶鬲(lì)、陶罐、串饰等文物。
  在这次发掘工作中,几片金色箔片吸引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虽然有些褶皱,但丝毫不影响这些金箔的光泽。专家分析,它们应该是装饰在权杖一类的木质器物上的金箔饰,多见于北方草原地区,在关中地区的西周墓葬中极为罕见。青铜时代以来,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黄金以其耀眼的色泽和稳定的化学特性,很早就受到古人的青睐,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北方草原,那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千里迢迢从草原来到秦岭脚下的陈仓大地,他们或许带着王的使命,完成了一次家族的迁徙,而这片草色青青柳色浓的土地,也适合草原儿女的繁衍生息,哪怕祖辈逝去后,后人也选择将他们及其代表家族荣誉的金箔,一同留在了秦岭脚下的土地里。
  安家秦岭下
  秦岭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之间的一座山,中国北方之雄浑、南方之秀美的山水画卷从此徐徐展开。
  巍巍秦岭下的宝鸡,交通南北,文化融合。这里有绿水也有青山,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资源富集,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家园。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开始,历经华夏文明进程中每一次繁荣兴盛与交流碰撞,也赋予了宝鸡儿女独特的文化气质。
  瓷瓿和金箔,一南一北两件文物的出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宝鸡一带与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及西周时期地方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见证着宝鸡地区的文化、商贸交流的形成与发展。
  当然,在周风秦韵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这里创造了赫赫宗周,成就了赳赳大秦,洒下了蜀人翻越秦岭的汗水,留住了羌人打磨时光的脚步……这片深受不同文化洗礼的土地,温情接纳和滋养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凝聚着不同文化的过往和将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