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太白山上云遮雾罩,山脚下的猕猴桃叶子上,晶莹剔透的水珠顺着叶脉滑落在松软的泥土里,大雨把叶子冲洗得愈发鲜绿可人。清新的空气中,成片的猕猴桃树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绿浪……这绿色,是大自然最美的色彩;这绿色,也是眉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底色”。
近日,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采访团来到眉县,看到了山水田园的美丽风光,听到了眉县群众依靠绿水青山端上“金饭碗”的故事。
好山好水育好果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太白山脚下的眉县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
车行一路,沿线都栽植着成片的猕猴桃树,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绿毯。下车后步入果园,又像是躲在了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之下,抬头只见娇小可爱的果子穿着牛皮纸“衣服”挂在枝头。在眉县,猕猴桃产业覆盖全县90%的农户。经过多年发展,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陕西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七分之一。
好山好水育好果。“猕猴桃生长可是对自然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和挑剔的。”据猕猴桃种植技术人员介绍,正是因为秦岭北麓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加上灌溉使用秦岭雪山融化后的地下水,所以这里出产的猕猴桃鲜美可口、汁多果甜。
“咱们这的猕猴桃根本不愁卖,大家认准的就是秦岭脚下的猕猴桃。”采访中,当地一名群众告诉记者。如今,眉县猕猴桃不仅畅销国内30多个城市,而且出口俄罗斯、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不仅带动猕猴桃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养蜂、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农民端上“金饭碗”
在眉县汤峪镇,按照生态示范园标准打造的齐峰秦岭生态农庄里,700多亩猕猴桃园、葡萄园连成一片绿海,一簇簇绿叶舒展,依偎在水泥架上,现代化的物联传感系统、可视化技术及时收集上传园区病虫害、土壤墒情等数据,让果业种植更智慧。
这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在发展中没有“独自美丽”,而是发挥优势,托管了新联村十多户贫困户的果园,通过农资配送、技术指导、帮助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新联村贫困户许龙海就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不懂种植技术,果子卖不上好价钱。现在齐峰果业不仅送技术,还给我们发放水肥,种出的猕猴桃酸甜可口,很受市场欢迎。”许海龙说,这段时间自家地里没啥活,他还准备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打零工,增加收入。
眉县发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猕猴桃托管模式,将贫困户嵌入猕猴桃产业链、联结在大产业上,搭载产业发展的快车奔小康。一养蜂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产业帮扶模式,带动50多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一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山区和半山区500多户群众种植药材,让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无论是猕猴桃产业,还是特色产业,良好的自然资源让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了致富的“金饭碗”,也印证了只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无污染的绿色产业照样富民、惠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受益于绿水青山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绿水青山。在产业发展中,眉县人兼顾生态保护,猕猴桃种植中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沼渣肥等有机肥料和生物防虫技术,不仅保护了土壤结构,也保证了猕猴桃的品质。
既看得见绿水青山,又收获着金山银山,在保护和发展中,眉县找到了双赢之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神奇喷灌 一箭双雕
在秦岭脚下的眉县齐峰秦岭生态农庄猕猴桃园里,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喷灌系统,为这里带来了非凡的前景和“钱景”。
喷灌系统遍布整个猕猴桃园,作用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节约用水又不会造成土地板结;另一方面,高效实现水肥一体化,让土壤缺啥补啥,高效改善,果品产量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这片果园丰收时,亩产量能达到近7000斤,地头收购价高达每斤10元,分别是普通猕猴桃的2倍和4倍。
本报记者孙海涛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