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宝鸡林业
第06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7版:综合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发展生态旅游做活山水文章
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提升景区档次加快创建步伐
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逐年增加
打造城市生态绿肾
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水清岸绿风景美
四季常青天天有花赏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逐年增加
本报讯“如今湿地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鸟儿也比过去多了……”日前,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千湖湿地丰富多样的植物和优良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近日,笔者来到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据了解,千湖湿地依托冯家山水库优势而建,属于生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168公顷。保护区内植被茂密、生态良好,是多种鸟类的栖息之地。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千阳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各镇签订了保护责任书,明确了沿湖各村生态护林员职责,夯实了属地保护责任。另外,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不定期组织林业、水利、公安等执法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收缴钓竿、鸟网,及时制止和整改开荒种地、非法倾倒垃圾等违规行为,有效保护了千湖湿地自然资源,使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
今年4月,千湖湿地鸿沟朱鹮繁殖区,一对朱鹮产下了4枚卵,这是2014年朱鹮在千湖湿地放飞以来,首次有朱鹮在野外产卵。工作人员介绍,朱鹮等野生动物能在此繁衍生息、安家落户,这充分说明千湖湿地生态环境好。现在这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前来“游玩”。每年冬季前来“度假”的鸟类在十万只以上,大天鹅、鸳鸯、白鹭、水鸭、黑鹳等都成了这里的常客。目前,千湖湿地已成为西部地区各种候鸟理想的越冬地和内陆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温瑶瑶)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