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青山渺渺名士风流
本报记者王星
    醉卧石孙海摄

    杨文洲塑像(资料照片)

    刻满名人诗句的木牌张家旗摄

    张载塑像孙海摄

    宝鸡市家风馆孙海摄

  依偎在秦岭的臂弯里,山水眉县便有了灵气。作为秦岭主峰的太白山,林茂草丰,山清水秀,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太白山的美别具一格,巍峨、峻秀、辽阔……绿水青山的自然馈赠,赋予人们无限的精神财富,其独有的气质和内涵,塑造了一股向上而生的力量。伴随着云卷云舒、四季变幻,有一群人在这里留下了坚实、笃定的足迹,他们的故事,宛若一首首动人的歌,飞出云海间,飞进人们的心田……
  生态之风名人雅士抒豪情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雄伟高大,《魏书·地理志》中记载,“终年积雪望之皓然”,为世人所知。太白山以“雄、奇、秀、幽”闻名于世,以古朴、雄浑的独特气质,彰显了不同于其他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质。
  太白山生态奇特,博大恢宏,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相传姜子牙在此封神拔仙,苏轼在此撰文祈雨,孙思邈在此尝遍百草,鬼谷子在此面壁顿悟……太白山风景资源独具一格,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道:“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唐代“诗仙”李白在游览太白山后,留下佳作《登太白峰》,抒发了“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的洒脱与豪迈。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远望太白山,执笔在壁上写下了“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的诗句。
  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太白山的自然之美,吸引了历代名家把他们的才情抒发于此,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
  人文之风传奇佳话美名扬
  太白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其中,现存古栈道、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159处,遗存各类文物3200余件(尊、通),古诗词、楹联188首(副),还有传说故事、小说、游记散文等各类著作388篇(部、卷),为太白山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含情,水含笑,太白山的自然风光总能撩拨人的心弦。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生于斯、长于斯,为后世留下一段段传奇佳话:
  战国名将白起(今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屡立战功,为秦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东汉谋士法正(今眉县人),善谋略,深受刘备的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唐代名医王焘(今眉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一生博采众长,著书立说,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张载,被世人称为“横渠先生”,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广为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清代学者李柏(今眉县槐芽镇人),号太白山人,著名文学家,与周至李颙、富平李因笃齐名,世称“关中三李”;共和国上将李达(今眉县横渠镇横渠村人),智勇双全,战功赫赫,为革命战争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德之风弘扬向善好家风
  文化若水,流淌不息。如今,太白山脚下的人们,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继承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用善良的心、勤劳的双手守护和建设美丽家园。
  一座山会因一个人而闻名,一个人也会因一座山而伟大。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奠基人杨文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缺资金、缺经验、缺人才的情况下,硬是把一个地处太白山北麓的县属小林场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所以,当地群众都说,没有杨文洲,就没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为纪念杨文洲的艰苦奋斗精神,当地建起了杨文洲纪念园。2018年,杨文洲纪念园被市纪委监委命名为宝鸡市廉政教育基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太白山脚下的眉县横渠镇横渠村,坐落着宝鸡市家风馆,这也是全省首个家风馆。耕读传家、清白长远、忠厚人家……馆内集中展示了古今名人朴素的家风家训,把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家风故事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弘扬文明新风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