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泥塑彩绘话人生
菊蓉



  未到凤翔六营村之前,我绝对想象不出“泥老虎”的美是那么惊艳和震撼。但走进泥塑艺人胡小红家的庭院时,到处都有“虎”的影子:墙上挂着“老虎”,柜子里摆着“老虎”,床上放着“虎枕”,院子里有刚完工的“坐虎”,就连照片上的娃娃也戴“虎帽”、穿“虎鞋”……院子里,真正的色彩斑斓、粗狂夸张、各具神态,大红、大绿、大黄、大黑、大白、大紫,真正用鲜艳的彩色泥巴把老虎玩出了大境界,那造型、那神态、那威仪,比真老虎更生动更有活力甚至更富有人情味。能把“泥”做成大生意甚至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有大学问、大本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艰辛。刹那间,让人有种和历史相逢、和大自然融合的感觉。
  胡小红,有“中国巧女”美称,是凤翔县非遗项目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鼎鼎有名的泥塑彩绘艺人胡深老先生的女儿,在父辈家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等方面,都能让人感受到“虎”的传人不一样的情怀。这是一个在人群中很难让人目光留驻的中年女子,相貌平常,衣着普通,但是,她开口说话,却一下子打动了我。她用一个土生土长农村女子的落落大方,带着生命的激情,带着对技艺的热爱,带着自己灵魂的丰盈充实,坦然自若地讲述着自己与“坐虎”的情缘。
  土里藏黄金,土里出白玉。胡小红说,一件好的泥塑作品,是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的总和,做出后要在艺术、文化领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坐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寻找“稀缺”的“板板土”,没了板板土,用黄胶泥或红胶泥做成的泥老虎,一摔就碎,一碰就散。“板板土”采回家后,就开始和泥做坯。和泥要放进一定比例的废纸、棉絮,然后用铁锨起劲搅翻,增强泥的黏性、柔性,揉好的泥也要“醒”上几个小时,增加筋道性,这样捏在手里沉甸甸、油光光、黏糊糊,然后将这光滑细腻的泥,嵌进“模具”,翻坯、脱胎、挂粉、勾线、上光后,初具雏形的“虎脸”脱壳而出。
  画虎画皮难画骨,要让“泥老虎”吼起来、跑起来、活起来,最难的工序就是勾线。胡小红指着院子里即将完工的“坐虎”说,仅在凹凸不平的虎头上画曲线、直线,画出老虎威武的样子,就要画上几千笔才能完成,在两边还绘有“五子登科”“五福盈门”等美好愿望的图案,比绣花还吃力,一笔都不能偏差。
  一只“坐虎”,从别出心裁的构图、巧妙地运用色彩到形神兼备的完工,大概需要6个月,功夫是足够了,只可惜卖出去的价钱却不及万元,但带给观赏者无尽的视觉享受和心灵的抚慰却是无价的。当问及胡小红之后的打算,她说:“泥土是万物之源,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土里生土里长的,一旦脱开地气,人也没有了豪气,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泥土就会开出芬芳花儿;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扶持下,我要将这‘泥耍活’做成‘稀世珍品’,让风趣逗人、威武雄强的‘泥老虎’,成为中国陕西凤翔六营村最为鲜亮的文化名片。”关中女人酣畅直率的性格,让人肃然起敬。
  虎是百兽之王,有王者风范,是秦人的图腾,更是与国际潮流接轨的“吉祥物”。其实,在我看来,亮相于六营村的泥塑彩绘,只是凤翔乃至陕西手工艺传承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和秦文化有关的各类产业,正以燎原之势,遍地开花,呼唤着农村的有志之士,和越来越多在外的秦人回归故里,在有乡愁的家乡,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