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三国古栈道奇绝与壮美并存
本报记者魏薇
    太白山三国古栈道入口

    沿河道而上的三国古栈道

    紧贴石壁修建的三国古栈道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顶上多灵迹,尘中少客知。”
  太白山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的主峰,海拔三千七百多米。自古以来,太白山因其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和瞬息万变的气候景观而颇显神秘。7月9日,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采访团,来到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仅为了感知大秦岭的险峻雄壮,还想通过“劳其筋骨”的行走,体会这座大山带给人的挑战,修建在峭壁之上的三国古栈道,让我们感知到这一点。
  莲花峰瀑布喷珠溅玉、灵动飘逸,往进走约500米,移步换景,正被眼前饱满的绿所吸引的时候,导游介绍,三国古栈道到了。这段古栈道长1100米、宽1.5米,依山凌空架设,挑梁入岩12厘米,用直径20毫米的螺纹钢筋锚固,锚固深度为1.2米,既保证了游人行走的安全,又做到了修旧如旧。
  走上栈道,手扶木质围栏,脚踏木板,只听有“咯吱”声响,行走大可以健步如飞,但仍想从慢中感知古代行者的艰难:背着粮食和露宿所用的简单行囊,翻越这座山,身体是负重前行的,七转八弯,人有几分焦躁;尤其是顺着悬崖峭壁低垂而下的树叶,在不停地挠你的面颊,本来额头已经汗渍满满,那树叶的挑动又在考验你的耐性,风啊、鸟啊、蝉的鸣叫啊……很多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都本该是坐定后,静下来好好品鉴的,可是却被那长途跋涉的劳顿感给打消了。
  正在这凝神间,一串爽朗的笑声传来,“来太白山真是不虚此行,看见我身后的栈道没,走,一起体验一下这份来自历史秘境的沧桑感!”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女士正在用手机给朋友们做直播。攀谈得知,她名叫周晶晶,来自上海,她对李白的那首《登太白峰》印象深刻,说这次是来寻找儿时读诗时攒下的期盼感。“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一边吟诵、一边行走,好似受到古人的启发,我们接下来走的这500多米道路,给人一种穿越感。陡峭的山崖和湍急的河水构成的险要,让人有奇绝之感,不免联想到修栈道的人,在这危险境地里,是如何在险峻的山崖上开凿打孔的?干活干到饥肠辘辘时,他们自带的干粮够不够吃?在这条曲折的栈道上,各种乔木、灌木以及零星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交错生长,一花一树皆独立成体又彼此相连,共同为雄浑的大山附着一份俊俏与美丽。
  那悬崖上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在时光的流逝中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古代,由于秦岭山脉阻挡,川陕交通十分艰难,为了打通川陕道路,人们在秦岭山中修建了许多栈道。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蓝武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
  三国古栈道相传是在三国鼎立时期修建的。当时,刘备手下有个重要的谋士叫法正,他饱读经史、才智过人,胸怀匡扶汉室之志。作为眉县人,法正觉得此地沟深林茂,就建议刘备在此修栈道,作为褒斜栈道的辅助线。
  栈道好比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起到了冲破大山阻碍、贯通南北的作用。战时,它是运送兵力、粮草的要道;和平时期,它是商贸及文化传播的“动脉”。古人正因为有了与外界的沟通和往来,才得以生存发展,也正因为不同地域的交流与碰撞,才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大进步。
  今天的我们可以乘车一日奔千里,去完成工作,或与亲朋相见,而在古代,一个再有豪情壮志和才华横溢的人,都迫于交通的阻隔,而错失很多机会,留下很多人生遗憾。今人应当珍惜“快”的便利,努力吸收古人“慢”所孕育的坚韧品质,“不畏浮云遮望眼”,努力开创新局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