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锁侠指导贫困户田海林作务水果黄瓜
扶风县段家镇仿真花
工厂组装车间
贫困户张喜爱在大棚内采摘蘑菇
扶风县案板村扶贫大棚产业基地
扶风县午井镇万亩猕猴桃基地 七月的扶风,一片片苗木花卉基地生机盎然,一座座扶贫设施大棚瓜果飘香,一个个村镇工厂机器轰鸣……这些都展现着扶风决战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勾勒着全县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图景。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扶风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4月,扶风县荣获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区、宝鸡市驻村帮扶先进县。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不摘’,精准施策,提升脱贫质量,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风县在全县160个农村党组织和8500余名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一个支部发展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党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建领航脱贫增收1+1行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新路子。
据扶风县城关街道黄甫村党支部书记鲁锁侠介绍,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协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累计发展苗木繁育、大棚蔬菜、红薯种植三大产业1784亩、大棚40座,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同时,该村有能力的66名党员结对帮扶153户贫困户,义务出劳力,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手把手教作务技术。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2017年底该村率先在全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9年以来,扶风县又在全县范围内创新推行“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请群众评、让群众享”的“五群”工作法和堡垒在脱贫一线夯实、党员在脱贫一线锤炼、干部在脱贫一线培养、人才在脱贫一线聚集、问题在脱贫一线解决、导向在脱贫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工作机制,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夯实脱贫基础。
“现在,我最放心不下的是这些未脱贫户和边缘户、监测户、‘六必访’户。”天度镇下寨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刚说,2019年脱贫摘帽后,村四支队伍继续坚持每两周遍访贫困户制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先后累计投资30万元建成生态养殖场、红薯育苗基地,扩容光伏发电站,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带贫益贫能力。针对17户未脱贫户,逐户研判,精准帮扶,拿出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开发公益岗位12个,安排12户未脱贫户稳定就业。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5户贫困户,实行兜底保障,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如期脱贫。对于18户边缘户、监测户、“六必访”户,实施动态监测和一线帮扶,带动贫困户种植红薯200亩,拟投资25万元建设红薯粉条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种植收益。同时,依托国电“智联帮”平台,对所有贫困户农产品应收尽收,群众年均增加收入30万元。
在扶风县,像张刚一样的还有116支驻村工作队404名队员和3600多名帮扶干部,他们的脸晒黑了,人跑瘦了,脚掌的老茧多了,但精气神更足了,战斗力更强了,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把贫困群众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
“丈夫患脑萎缩及癫痫病去世了,大儿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二儿子正在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家门口建起了食用菌扶贫基地,我在这里上班,每月有1800元的工资,既能照顾家,还有固定收入。”在扶风县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种植大棚里,47岁的贫困户张喜爱边采摘蘑菇边说。
据该基地负责人赵胜利说,这个基地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技术团队最强、吸纳贫困户最多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年来,他们通过政策调动、镇村联动、产销互动,探索出“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租赁经营”“务工就业”四种产业扶贫模式,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受益。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盘活法门镇马家村等周边15个贫困村集体闲置土地350亩,拓展建设食用菌扶贫园区5个,新建标准化大棚125座,累计带动贫困户270户900多人发展产业,累计分红30多万元,务工收入120多万元。
这仅仅是扶风县发挥新优势、锻造新产业、实现新引领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风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注重“长”“短”结合,因人因户精准施策,采取农户自主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方式,鼓励发展果、畜、菜、苗、菌及电商、旅游等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行“X+贫困户”模式,把贫困群众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共带动1.27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产业覆盖率达到93.1%。筑牢110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205场次,共培训1万余人,进一步提升了贫困群众产业作务和技术能力。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94个、互助资金协会75家,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经济合作组织“三位一体”全覆盖。
送就业岗位到群众家门口
在扶风县段家镇段家村村镇工厂组装车间,40多名妇女在娴熟地组装仿真花叶、花瓣、花枝。据公司负责人王林海介绍,这是苏陕扶贫帮扶协作结出的硕果,也是扶风、邳州两地合作共建的西北五省首家高仿真花生产线。公司采取订单式加工模式,生产会场、酒店、婚庆、家居等装饰用高仿真花,其中60%的仿真花远渡重洋,销往美国、意大利、巴西、德国等国家。2019年8月建成投产以来,扶风县帮助该工厂解决用电扩容、项目资金、扩大规模等问题,同时优惠水价、电价10%,提供贫困户就业政策补贴21.6万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共计生产仿真花60万枝,实现产值780万元,就地吸纳劳动力21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3人。
近年来,扶风县坚持创业就业“双轮驱动”,着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充分利用各村的旧村部、老厂房、旧校址等闲置资源,从资金扶持、技能培训、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和返乡能人来扶创办生产加工型工厂(分厂)或加工车间。今年以来,扶风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开通“离乡返岗直通车”“回乡就业直通车”,连续举办“送岗位进村组”招聘会8场次,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1.9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扶持贫困人员自主创业120多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2300多人。按照“送厂子进村子、送岗位到农户”的工作思路,累计培育发展村镇工厂71个,吸纳就业251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18人,实现了“村内生活、村内就业”。村镇工厂就业扶贫模式被宝鸡市推广,获评第二届全国创业创新成果展“优秀项目奖”。
扶风县县长齐军建说,脱贫摘帽后的扶风,将紧盯目标不放松,持续加压务实干,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