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于右任诗吟太白山
强文
    太白山美景孙海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历史上,李白、杜甫、王维、祖咏等诗人都留下了歌咏秦岭的诗篇。但真正登上秦岭之巅太白山并写下诗篇、留下墨宝的第一人应该是民国大诗人、书法家、爱国老人于右任先生。1933年6月,于右任与友人一起登上秦岭主峰太白山顶,一路对太白名山多有吟咏、题赠,写下了长达198句、1700余字的长诗,为太白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于右任为何要登太白山?
  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斗争。在上海,他创办了《神州日报》,以打倒清政府建立民国为宗旨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由于受到清政府的查封,他将报纸先后易名《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继续坚持开展民主革命斗争,可谓是当初元老级的人物。他创办了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也是一位诗人,青年时代曾自编印行了《半哭半笑楼诗草》。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他的《右任诗存》。他的晚年诗作《望大陆》长歌当哭,抒发了他怀念家乡的赤子情怀。他还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魏碑书法以及他研究、创立的标准草书影响深远。
  出于对家乡山河的热爱,1932年9月,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回到陕西,与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以及张继、杨虎城相约翌年夏天一起登太白山。
  但到了第二年夏天,邵力子由于骑马受伤,加之于右任又在上海养病,登太白山之约一时难以实现。直到6月14日,于右任病愈回到陕西,与邵力子重叙旧约,邵毅然决定同行。于是,于右任匆匆回了一趟三原老家,他们相约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聚齐后一起登山,这才有了这次太白山之行。
  于右任与谁一起登太白山?
  和于右任一起登太白山的有邵力子及夫人傅学文,原陕西建设厅厅长雷宝华(字孝实)的新婚夫人陆望之,还有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林场主任、德国林业专家芬茨尔博士和他的助手张悔初、白超然。
  邵力子(1882-1967年),浙江绍兴人,1905年在上海复旦公学结识于右任,成为莫逆之交。后和于右任一起办《神州日报》及《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又一起创办上海大学,他和于右任政治立场一致,共同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1933年,邵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于右任回陕,他自然陪同老朋友一起登山。邵的夫人傅学文曾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1931年与邵力子结婚。她后来在陕西创办了西京助产学校,抗战期间,在重庆创办了复旦附小,一生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望之则是傅学文的同学。芬茨尔博士1933年4月第二次来中国,被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聘为教授兼林场主任,并加入了中国籍。他在中国工作6年多,对中国尤其是陕西森林事业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陕西林业的奠基石”。
  于右任为太白山留下了什么?
  登太白山有四条路,于右任他们一行选择了从眉县营头口上山。于、邵二位虽已是年过半百,但丝毫不畏山路崎岖艰险,奋力攀上了太白山巅峰拔仙台,欣赏了山顶大太白海、二太白海、三太白海的绮丽风光,并深深为太白山的美丽景色所陶醉。除了跋山、赏景,于右任还为太白山留下了什么呢?
  来到太白山的入口处保安宫,于右任即为之题联一副:
  七斗功名八斗智
  三分山水七分才
  登上大太白海后,他们在太白殿过夜。太白殿的道士向于右任求字,于便挥笔题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并题诗一首:
  风调雨顺神知何?
  国泰民安或待予。
  劳人欲了公家事,
  太白山头读道书。
  登山归来,于、邵二人心情仍难以平静。于右任写下了长诗《太白山纪游歌》。他在后记中写道:“余本欲为游记,继思以韵文为之,为易记也。因成此篇。”虽然这是一首长达一百多句的长诗,其实也是以韵文的形式记录了他登太白山的所见所思,仍然带有游记的性质。
  描写太白山的高大雄伟,诗中写道:巍巍乎太白,高度一万二千有余尺,虽与博克达汉腾格里诸峰难比并兮,亦足杰峙于其侧。
  高据西北雄且尊,太华少华如儿孙。李白想象诗两首,东坡趑趄驻山门,文人学士终古不敢往,年年朝山而祈灵者,惟有西北困苦之人民。
  登山第一晚,他们宿在蒿坪寺。作者写夜晚月光之下蒿坪寺周边的景色:
  ……胡桃栗树蔽天地。白云明月自入门,破寺远收万山翠。野棉花开草亦妍,山石榴繁川献媚。槲叶已少诗人珍,夜深重读雪木记。
  写太白山的云海:
  上是青天下白云,人居中间行自在。数百里中铺一色,如脂如绵变成彩。又如远海不尽之波涛,大起大伏弥复载。
  第四天经过文公庙,于右任突然想到韩愈被贬过秦岭的诗句,遂化而用之并发出了救国的呼喊:
  四日路经文公庙,向天掀髯发一笑。一封朝奏天下惊,夕贬潮阳年已耄。云横秦岭家未知,骨委漳江国难报……
  国族于今危复危,
  默默而亡有明戒。
  终于登上山顶,且看于翁对三个太白海的描述:
  忽然路转复云起,大太白海在眼底。万朵祥云迎我来,净水童子应时至。风云变幻万千端,高下楼阁涌目前……
  二太白海无真面,神帐子(道士称云雾)中露一半。三太白海如玉人,山作翠屏形团扇。
  读于右任的诗,既有李白《蜀道难》一样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又有白居易《琵琶行》一样的节奏和韵律,连绵不绝,气象万千。
  一道登山的邵力子游山四日后也写下了13000字的长篇游记《登太白山的感想》。1935年,西北周报社将于、邵二先生的诗、文集印刷出版。有趣的是,网上这本小册子已被炒到2万元的高价。
  于右任此次太白山之行,还拜谒了眉县横渠书院的张载祠。于右任曾受教于清末关学传人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作为关学传人,于右任为张载祠题写了“母校千秋”牌匾,并题联一副: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于右任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也多次书写张载的“四为”等内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