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托起44万人的安居梦
——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扫描

  本报记者郑晔
  “有新房子住,还有高龄补贴拿,我要多享受几年这样的好日子!”从棚户区搬进了带电梯的高层房,金台区宏文路西社区年过八旬的张红英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帮助44万像张红英老人这样的住房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从“忧居”到“有居”、从“有居”到“优居”的历史性跨越。
  近日,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全省考核中荣获第一,这是我市第七次获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聚焦民生发展、建设幸福宝鸡的速度与力度。
  建体系织密住房保障网
  “这个小区建成后,将一次性推出1440套房源,优先满足入驻综合保税区的企业员工,预计年底房子就能交付使用。”近日,记者在位于陆港大桥东侧的丝路新苑公租房小区看到,5栋26层的公租房小区毗邻太公湖公园,不仅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还同步建成了地下停车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地段好、配套全是我市公租房小区建设的目标之一。在陕西省安居工程样板小区金河尚居,大到社区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大型超市、游乐场、派出所,小到干洗店、服装店、小吃店,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生活得十分惬意。一批公租房的建设投用,使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宝鸡是老工业城市,一些企业职工仍住在设施落后的筒子楼,为此我市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让居住在城镇危旧住房中的困难群众“出棚进楼”。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老旧住房已改造完成,企业职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住宅。
  经过十余年安居工程建设,我市基本形成了公租房(含廉租房)、经适房、限价商品房、租赁补贴以及棚改安置住房互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跨户籍、降门槛等保障新举措,不断扩大保障人群范围,配租与配售、实物与补贴,多种类型和方式织起一张密实的住房保障网,托起各类人群的安居梦。
  重治理配套服务暖民心
  今年32岁的李梅娟是陇县人,2014年,他们一家三口搬进金河尚居小区,但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内心十分苦闷。小区物业经理罗婷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上门和她聊天,得知她曾经干过美甲,就鼓励她继续进修,并在小区的市场里帮她物色了一间门面房。如今,李梅娟不仅把美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在小区开了一家特色小吃店。为了让群众“住得进”“稳得住”,我市在安居工程小区常年开展电焊、家政、手工制作、烹饪等多工种技能免费培训,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招聘洽谈会等形式,为小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了居民的创业就业渠道。
  既要“稳得住”,还要“住得好”。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大型公租房小区均配备了游乐场、健身房、图书室、电影院。龙山雅居小区建成了社区公共食堂,为小区老人、打工族子女提供安全、平价的午餐、晚餐;社区长期开办“四点半”课堂,组织小区退休教师、志愿者义务为孩子们辅导作业,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邻里节”、读书讲座、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实现了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好互动。
  各种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了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使保障性住房这一民心工程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明星工程”。据统计,我市多数公租房小区的入住率接近100%。(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求实效
  创新管理惠民生
  住房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44万群众相继入住保障性住房,如何加强日常管理,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我市相关部门致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公租房小区有“三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口多、失业人员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市积极探索居民自治为主、多方共治为辅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起网格化居民自治平台、智慧化服务平台以及社区治理共建平台,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这样一来,就能更加快捷地汇集民意,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
  入住人口超过2万人的金河尚居小区,在全市率先启用小区人像抓拍系统,该系统与公安部门的天网工程后台连接,实时抓拍,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进入小区的可疑人员,保障居民安全;还能利用“互联网+”技术,重点扫描小区欠缴房租人员,成为创新管理服务的新“利器”。
  作为陕西省首批“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城市,我市从破解管理服务“谁来买、向谁买、买什么、怎么买”四大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金河尚居、龙山雅居、虢镇茗苑这三个相对集中、成熟的省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三个小区管理效能大幅提高,运营管理更加专业规范,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和具有规模效应的工作经验。
  安居工程一头连着民生的保障改善,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市将坚持以“四城”建设目标为引领,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民生福祉,让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在西秦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