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东岭社区里的公园成为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资料图) 神农大桥下的口袋公园郑晔摄 高新区海河湾小区里的小公园郑晔摄 市区大庆路上的小游园黎楠摄 视觉从绿色到彩色
景观松姿态优美、如伞如盖,松果菊迎风绽放、如火如荼……近日,记者在市区胜利大桥北头看到,分布在大桥两侧的条状公园即将建成开放。与原有城市绿地不同的是,新建的公园既有造型树、彩叶植物,还特别设置了步道、石椅等设施,近3000平方米的公园依据地形设计精巧,高低错落,成为城市街角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就是‘口袋公园’。”渭滨区园林环卫处副主任孙毅介绍,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因地制宜打造的小型城市开放空间,像口袋一样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再配置座椅、步道这样的便民服务设施,成为市民便于进入的休闲区域。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为了达到贴近自然的效果,在这个口袋公园里,我们舍弃了座椅等人工雕琢的痕迹,专门挑选秦岭山中大小适中的石头,做成休息椅,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孙毅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等增绿提质活动相继开展,城市绿化数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先后创建成功。据统计,到2019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40.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42平方米。
“在城市绿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近几年,我市重点在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和功能性上下功夫,使绿地更亲民,服务半径更小。”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张金环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要求,在建设改造口袋公园时,重点考虑便民和服务,让居民出了小区,就能走得进去、坐得下来。
细心的市民可以看到,与以前的绿地只注重绿量不同的是,从去年以来,我市新建的口袋公园已经从四季常绿向三季有花转变,实现了从绿色到彩色的进步,在观赏性上提升了一个新档次。此外,在游园设计上,体现出设计感和功能性的完美统一。在我市高新区、金台大道等地,以城市民俗文化、青铜文化、工业文化为主题打造的口袋公园,让城市绿化变得更立体、更丰富,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记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我市已建成185处1101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此外,1537个庭院和居民小区建成口袋式绿地公园,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祉。
功能从观赏到体验
清晨,位于市区渭工路西段的口袋公园,迎来了早市归来的老人们,回家路上,他们信步走进口袋公园,与街坊邻居聊聊新闻、拉拉家常,休息片刻后再各自散去。对于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来说,家门口有个小公园很方便、很实用。据了解,这个口袋公园是城市“五拆”后,在废墟上建起来的,充分满足了周边群众的需求。
中午,在陈仓区南环路南侧的公园,不时有锻炼的年轻人跑过,这时的口袋公园没有人群的喧嚣,只有寂静之中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一阵放空心灵的跑步之后大汗淋漓,最是放松身心。记者了解到,去年,市上对这个既有的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增加了步道、健身器材等,使周围居民可以更亲近绿色。
下午,在位于市区石坝河秀水居附近的口袋公园,放学回来的孩子经过这里,在健身器材上短暂停留,而后跑着闹着离开,留下一串欢声笑语。对于孩子来说,安全、亲近自然是口袋公园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口袋公园带给周围不同年龄人群以不同的感受。尽管每座城市的文化、社区组成、环境、历史及空间需求可能不尽相同,但每个口袋公园的基本主题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市民能够短暂地避开都市喧嚣,不同年龄的市民在同一个公园和谐相处,正是口袋公园在各个层面功能的体现,让周围的人群都能共享同一个“口袋空间”。
张金环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高楼越来越多、间距越来越小,也更为模块化,城市中的口袋公园及其他小型开放空间作为景观干预也因此变得更为重要。“就拿胜利大桥北的口袋公园来说,这里以前是一块绿地,周围种着高大的松树,市民只能远距离观赏绿地,却无法走进去体验绿色带给人身心的愉悦。”他说,改造建设口袋公园时,他们把“体验”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让人们与绿色的距离越来越近。
据了解,按照国际标准,大型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为2000米,而像口袋公园这样的袖珍公园,服务半径为300米,更小的服务半径使周围的居民在走出家门后,最多5分钟就能到达公园,体现了口袋公园亲民、便民的优势。口袋公园都是因地而设,尽管规模相似有其共性,但又有各自的存在模式,并以各自的方式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之所,“软”“硬”设施兼备,更加灵活和实用。
目标从增量到提质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末,我市城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的总面积为3360万平方米,到2019年,总面积为3683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渭河公园、蟠龙公园等新增大型绿地。
“绿地增量有限,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管理科负责人表示,城市绿化的目标是为更多的人服务。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下一步,城市绿化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城市环境品质、精细化和精品化的需求,从增加面积向提升品质转变,对市区内市民进入性不足的片林,以及观赏性、亲民性不足的游园,将认真排查,采取移植片林内苗木、腾出空间、增加微地形、增加便民设施等方式,提升功能性和观赏性。
园林绿化科工作人员表示,近些年,尽管我市一直在不遗余力打造城市绿色景观,像高新区、蟠龙高新区等新城区,在规划建设时就充分考虑到绿化的需要,但放眼全市,像金台区宝福路、宝平路这样的老城区绿地分布仍不均衡。在今后的改造提升中,也将优先考虑老城区居民的公园服务辐射半径,因地制宜,打造集生态、美观、休闲于一体的精品节点景观带,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