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宝鸡综合保税区考察调研 本报记者魏薇李一珂
因“港”而生的宝鸡港务区,对于宝鸡这座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城市而言,多了一条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构建创新高地的新途径。在当下疫情影响下的新经济不断探索和构建阶段,宝鸡港务区如何盘点资源、开创新模式,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6月11日至12日,永秀智库专家来宝鸡港务区调研,永秀智库理事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白永秀围绕新基建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专题讲座。结合宝鸡港务区发展现实,记者对专家此次调研提出的思考点进行整理,为共谋发展提供参考。
港务区的“铺陈”要融入新基建
宝鸡港务区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西部地区重要内陆港。包括依托宝鸡铁路港和公路港建设的宝鸡陆港新城、依托宝鸡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宝鸡空港新城、宝鸡综合保税区和宝鸡会展中心四个功能组团。
谈经济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实现流通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低速、低效流通,甚至无法流通,就实现不了产品价值的增值。目前宝鸡的这四个功能组团正处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如何变资源为价值,为这些区域“填内容”,搭建基础通道,重视新基建是“必修课”。
白永秀介绍,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传统基建已经包括了水、电、路、气、管、网等,因此某些新基建已经包括在过去的基建中,当前强调以上七个领域是投资重点,所以专门这样表述。
白永秀认为,相对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构建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发展“形单影只”的产业都是“无根之木”,因为没有支撑,就无法完成“制造流程”,这也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应有之义。
白永秀认为,5G技术是为各项生产资料的“上网上云”提供便利、带来机遇,新基建使服务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港务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树立长远发展思路,主动融入新基建发展的洪流中,可以在以上七个领域主动招商,铺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各种“基础工程”。
深化改革让生产要素迸发活力
当前宝鸡和很多城市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比如政府包袱沉重,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布局存在不合理问题。宝鸡港务区内作为支柱产业的临港智造,发展后劲不足;作为支柱产业的临空产业,建设步伐较慢;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收入受到影响,而且四个功能组团的联动性不强。
直面问题,越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期,越要在发展模式上进行重构和探索。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发展规划进入谋划蓝图的阶段。宝鸡港务区能否在下一轮竞争中夺得优势,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做好高点定位和规划。
宝鸡港务区四个功能组团协同发展是个大命题,需要在改革和发展模式上进行探究。永秀智库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区域间一体化发展的体制障碍,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使人、财、物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要转变发展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本区域范围,要“放水养鱼”,以更高远的眼光,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利益纠结,调动一切可供发展的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会触碰多方利益,需要的不仅仅是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还需要市委、市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综合协调,让港务区放开拳脚,在实干中勇担当,在创新中破困局。
永秀智库专家认为,对宝鸡港务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既要有高点定位,又要便于脚踏实地的实施,需要考虑这五个过程: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产业发展趋势的过程;领会与理解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精神的过程;深化认识港情的过程;提炼完善现有思路与措施的过程;统一上下左右认识的过程。要在这五个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拥有产业是港务区做实的基础。专家们认为,港务区发展需要新动能,要提升新经济比重;产业需要新聚焦,要围绕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管制上的文章,产业的功能区划也很重要,不能太杂,要有核心产业,要培育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这为陕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遵循。宝鸡港务区只有在这些领域深化改革,才能有新突破。
服务、创新、开放是发展新方向
经济主体能否获得长足发展,依托的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依“港”而建的港务区,实际上是一个放眼世界、连接内外、开放发展的平台,它在发展思维上不能按部就班、方式上不能“冒进务虚”,既要战略上有定力,又要战术上有魄力。
专家们认为,宝鸡港务区发展要围绕“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先导区”目标,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为抓手,持续推进宝鸡港务区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务区“枢纽、产业、城市”三大功能,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港务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港城融合思路上,要有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地的现代化新城区思路。
要把产业转型思路贯穿始终,实施临港智造、临空产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五产同进”,港城一体化、交通多元化、治理现代化“三化支撑”。要打造“两港一心一基地”,发展以陆港新城为主的临港智造,重点布局机床工具、轨道交通、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以空港新城为主的临空产业,重点布局电子、通讯、仪表、航材及航空配套产业;以会展中心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布局商务会展、科技研发、金融、法律等服务产业;以综合保税区为主的国际贸易基地,重点布局出口加工、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
要注重“两带四组团”的打造:“两带”即由阳平至宝鸡会展中心再到千渭之会的东西发展带;由宝鸡综合保税区起,经阳平到宝鸡机场的南北发展带。“四组团”即依托宝鸡铁路港和公路港建设的宝鸡陆港新城、依托宝鸡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宝鸡空港新城、宝鸡综合保税区和宝鸡会展中心四个功能组团。把宝鸡港务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生产枢纽港、国家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示范区、区域文化交流中心,开创西部港务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宝鸡港务区模式”。
打造配给均衡产城融合新区
专家们认为,宝鸡港务区“十四五”发展的着力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构建临港型现代产业体系。立足宝鸡港务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结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构建以临港智造和临空产业为支柱,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为主导的“2+3”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数据经济、人工智能经济、临空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动能,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具有宝鸡港务区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坚持开放创新,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港口,通过建设区域国际物流体系、完善宝鸡港务区港口服务功能、提升港务区综合运营效率,打造无缝衔接、外达内畅、陆海空互联的国际交通枢纽。通过聚集开放要素,加强开放创新与对外合作,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生产枢纽港,将宝鸡港务区打造为陆港新城、空港新城、会展中心、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的开放平台。
强化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按照建设智慧城市、兴业城市、宜居城市、品质城市的理念,推进生活空间和产业空间同步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力度,着力实现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联动发展。加快文化休闲、购物娱乐、商业住宅、公园绿地等配套环境建设,力求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协调发展,打造“国际、魅力、机遇、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