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房子游戏受到小学生的喜爱 孩子们一起动手玩泥巴 东仁堡小学学生课间休息玩翻绞绞 漫画陈亮 本报记者张琼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如今,我们的孩子在玩啥?近年来,我市儿童的校园、家庭、出游活动中,呈现传统游戏项目增多的现象。
捏泥巴、跳房子、滚铁环、翻绞绞、荡秋千……这些游戏不仅在校园里被提倡,还出现在我市玉池村、陵辉村等发展旅游的乡村。孩子们在亲近自然、同伴协作、亲子互动的氛围中,享受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我市传统游戏热体现在哪里?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背后是怎样的心理诉求?我们不妨在儿童节来临之际,探寻一番——传统儿童游戏助力乡村游
“最近周六、周日,每天有7000至8000人来村里玩。其中市区游客较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孩子们在互动游戏区荡秋千、拔河、滚铁环、骑二八自行车,体验和城市游乐园不一样的乐趣。”金台区金河镇玉池村党支部书记谭天成介绍。
玉池村乡村旅游的主题是知青文化,咋样让游客在有景可看之外,还能玩起来,玉池村把目光锁定在孩子身上,谭天成说,带着孩子在周边逛逛,是不少人的周末计划。孩子爱玩,城里有摩天轮和旋转木马,村里再弄那些就没意思了,咱可以弄点农村有、城里少的“耍活”。城里孩子不缺游戏机、摇摇车、积木等,但接触乡村传统游戏的机会少。何不把西府当地的农耕、劳动场景体现出来,提供传统游戏设施和玩具,吸引孩子们来体验、游玩,只要孩子有兴趣来这儿玩,不愁没有游客来。
说干就干,如今,玉池村建起了占地十一亩的互动展示区,不仅展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还有不少儿童传统游戏项目。广场上,孩子们在游戏中嬉笑玩闹。游客刘明说:“儿子说在这儿荡秋千、打陀螺,比玩手机游戏有意思,还能认识新伙伴。”
5月前后,金台区金河镇陵辉村游客最多时达到每天5000余人,尤其是游戏互动区人气最旺。日前,记者在该村农耕文化体验区、游戏互动区看到,孩子们正在排队玩大型木头跷跷板,三根大木头重叠组成高高的跷跷板,可容十几个小孩一起玩。还有些孩子争着玩摇晃桥、拉风箱、弹簧跳跳板等游戏,一对老人看着排队推碾子、滚轮胎的孩子,笑着说道:“以前咱玩腻了的‘耍活’,现在娃们当新鲜。”
陵辉村党支部书记张周科介绍,该村游戏设施大多就地取材,把农村剩余的木料、铁料,制作成安全的乡村游戏道具和生产劳动工具,不仅成本低、消耗少,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真实的面貌,而这正是吸引城市游客的主要原因。玉池村、陵辉村开发的儿童游戏项目,切中了城乡差异、经历差异,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氛围和游戏乐趣。
从玉池村、陵辉村的做法来看,传统儿童游戏项目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活泼色彩,孩子在蓝天白云下结伴游玩,收获了快乐,搞旅游的村子也热闹起来。
“老耍活”也受娃娃们青睐
如今,走进我市部分幼儿园、中小学,传统游戏越来越多地来到孩子身边。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教学楼前小广场上,画着一些不规则线条,东仁堡小学校长崔婷说,这是给孩子们跳房子、跑城、跳远、踢沙包用的。楼道里,还设置了翻绞绞互动区,课间休息时,孩子可以在这里玩翻绞绞。最近,一年级的学生热衷于玩“摇小船”的游戏,孩子们互相坐在脚上往前摇,既有协作也有比拼,还有师生共同跳皮筋等活动,孩子们参与热情很高。
宝鸡幼儿园园长党涓说:“其实,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并没有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之分,玩具也没有昂贵与廉价、洋气与土气之分,游戏都是一样的。只要好玩有趣,他们都愿意去尝试。”宝鸡幼儿园在开发扩展传统游戏方面动了不少心思,设置了一间西府民间文化体验屋,采用“民间文化+游戏”的思路,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感受宝鸡民间文化。比如“丢沙包”游戏,除过普通的踢和扔,老师和学生制作了超级沙包,开发滚、顶、夹等多种玩法。“划旱船”游戏中,老师组织孩子把废弃的牛奶箱制作、装饰成旱船,与孩子们一起“划旱船”,并给孩子们展示“划旱船”在宝鸡社火活动中的样子和玩法。“玩皮影”游戏中,老师先让孩子们看皮影是什么,怎么在幕布上演故事;接着组织孩子动手用硬纸板、子母扣制作简易皮影,感受皮影关节运动的窍门;再根据制作的动物、人物自编自演小故事,孩子们玩得有滋有味。游戏过程中,老师在一旁引导:“丢沙包、玩皮影、划旱船这些游戏,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也见过、玩过。”通过游戏中的情感引导,在孩子的心灵种下“家”“乡情”的种子。“小小年纪他虽讲不清楚,但也能感受到,哦,这个游戏是家人玩过的,是有感情温度的。”党涓说。
游戏里的儿童心理诉求
传统儿童游戏为何出现回归?是现代孩子的父母进入中年开始怀旧,还是因为孩子们玩腻了手机和电子游戏。其实,游戏背后是值得关注的儿童心理诉求。
5岁的王一可说:“我喜欢玩捏泥巴和拍面包,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玩,看谁玩得好、赢得多。”王一可的爸爸王峰常在网上买传统玩具,王峰说:“积木、电子游戏等一个人就可以玩,但传统玩具大多需要孩子们一起玩,一个人玩没意思,这正满足了孩子们同龄人之间互动的心理需求。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或两个孩子,他们需要同龄人一起做游戏的氛围,需要朋友和伙伴。”
党涓认为,传统儿童游戏有吸引孩子的元素,比如说合作、互动、规则、竞技,讲求同伴协作、手脑齐动,符合孩子们的游戏需求。再者,传统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跑、跳等运动量大,符合 孩子好动的天性。
80后市民常晶和丈夫白天工作忙,孩子大多由老人来带。自己一回家,孩子就放下手中的玩具,缠着爸爸妈妈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常晶清楚,孩子是想多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渴望爸爸妈妈的陪伴,渴望亲子共处,是孩子依恋 父母的天然心理。和父母一起做游戏,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最开心的事是和妈妈一起踢毽子。只要有陪伴,不在于玩具是贵或便宜,也不在于游戏是传统还是时髦,一个老游戏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传统儿童游戏回归孩子身边是好事,孩子在户外天地与同伴、父母尽情玩耍,感受纯粹的童年快乐,是珍贵的童年礼物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