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手术中 白志生主任为患者检查 心内一科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20分钟急救实现胸痛救治“宝鸡速度”
时间就是生命,突发胸痛,抢救越早,疗效越好。然而,很多患者在遭遇生命的“头号杀手”时,却因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赢得时间,为胸痛患者建立生命通道,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从业多年,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白志生和他的团队始终心系患者。
为了能给每一名胸痛患者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2015年底,该院心内科联合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呼吸科、消化科、胸外科、ICU、介入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组建了全市首家胸痛中心,2017年通过了中国胸痛联盟认证,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跻身“国家级胸痛中心”之列。
“胸痛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生还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以后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医院胸痛中心业务总监白志生表示,胸痛中心的创建,被业界和患者视为“民心工程”,在普及知识、健康宣教、改变就医理念、优化救治流程、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疾病死亡率、改善百姓就医感受和医患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通过促进多学科的优势整合,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及科学救治,大大提高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的救治率。
笔者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送到医院到开通闭塞的冠脉,最快的仅需短短20分钟,这是目前为止全市急性心肌梗死最短的抢救时间纪录,平均“门球时间”也长期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这是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白志生带领他的团队一起创造的“宝鸡速度”,至今受到同行称赞。
“就快就条件就能力”加强救治网络建设
“随着胸痛中心的创建成功,我市胸痛患者的救治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当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且不断趋于年轻化。”白志生认为,要改变这种严峻的现状,进一步改变急救理念、加强救治网络建设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救治胸痛患者的黄金时间只有120分钟。“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胸痛患者和家属乘坐出租车或者自行来院就医的情况,其实,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救治胸痛患者的第一步。”白志生告诉笔者,患者或家属在拨打120的瞬间,院内就会启动手术团队进入备战状态,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120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也能及时将患者的心电图等信息传输给院内医生,在生命体征即血流力学不稳定时,患者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的情况,此时,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进行电复律、心肺复苏、吸氧、药物等治疗;另外,院前救护人员一旦接触了患者,还能及时连通院内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应指导,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改善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及早开通已经闭塞或 血流不好的冠状动脉,因此,将患者第一时间送往有条件有能力的医院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患者被转到不能进行急诊PCI(冠脉介入治疗)或不能溶栓的医院,就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从发病到血管开通的总缺血时间延长,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白志生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都应该建立起和已建成的胸痛中心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加快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将以往“就急就近就快”的急救理念,改变为现在“就快就条件就能力”的急救理念,以此改变层层转诊所造成的延误。
铸就“心的长城”增强全民胸痛急救意识
近年来,胸痛中心的创建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及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各级主管部门都下发了相应的文件,安排部署这一工作的开展,为这项工作顺利推动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只有行政倡导、行业推动、医院行动还不够,老百姓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意识也亟待提高。
“比如说,许多人都不知道发生心梗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症状和感觉。”白志生告诉笔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疾病发生后症状的多样性,有的人胸痛、胸闷、气短,有的人上腹痛,有的人咽部有紧缩感,有的人突发晕厥、出汗,有的人突发呼吸困难……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都应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但如果不懂这些知识,就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延误病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胸痛知识,增强急救意识,该院心内科曾举办了多场义诊活动,急救中心也常常不定期前往人流聚集区,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并通过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指导广大市民学习相关知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对此,白志生表示,日后,他们还将勇担社会责任,不断创新普及宣传形式,提升老百姓急救意识,增强他们的医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