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宝鸡:“365”教育扶贫模式兜底固本
  宝鸡市把教育扶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扶志扶智扶技,在实践中形成“三个精准筑底、六个强化提质、五个助力突破”的“365”教育扶贫模式。
  一、“三个精准”筑底,确保上学有保障一是精准实施控辍保学,保障应入尽入。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落实“七长”责任制,实行“双线”联控联保。运用控辍保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籍系统,定期核查学生信息,加强动态监测。实施关爱特殊困难儿童“春雨计划”,分类实施帮教助学,提前消除失学辍学潜在因素。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无失学辍学。
  二是精准实施学生资助,保障应助尽助。建立全学段、无缝隙资助体系,运用陕西省学生精准资助管理系统实施精细管理。完善“普惠+特惠”资助体系,修订《宝鸡市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资助办法》,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纳入,标准提高到6000元,范围扩大到大专。近三年累计发放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金15546.89万元,资助129544人次。
  三是精准实施职业教育,保障应培尽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的人口为重点,开展“双返生”(初中毕业返乡学生和高中毕业返乡学生)免费培训。采用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一次性培训与反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与综合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与扶志扶智“四个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双返生”15358人次,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
  二、“六个强化”提质,确保质量有保障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改善办学条件。抢抓“全面改薄”、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通高中改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大类项目实施机遇,加快“两类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全力改善贫困乡村办学条件。
  二是强化师资发展,促进城乡交流。每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渠道,保障乡村学校教师“进得来”。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优秀教师“留得住”。扎实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交流名师占比达到30%,保障名师“下得去”。开设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项培训,每年乡村教师培训占比均在60%以上。
  三是强化城乡联盟,促进一体发展。升级实施“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组建学校联盟121个,参与学校600多所,推动城市优质学校与贫困山区、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带动市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有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教育联盟”受到新华社、陕西教育报刊社等媒体关注报道。
  四是强化结对帮扶,注重志智双扶。大力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行动”,动员帮扶教师开展“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全方位帮扶,取得了“困难学生得关爱、帮扶教师受教育”的良好效果。目前,1.5万名结对帮扶教师,稳定帮扶2万名贫困学生。
  五是强化“双百工程”,助推全面脱贫。借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双百工程”帮扶平台,15所高校与12个县区紧密合作。帮扶高校以职业培训、产业扶持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培训讲座、现场指导300余场次,受益12000人次,建立产学研基地23个,捐款捐物160多万元,促进帮扶县脱贫攻坚工作步入更高层面。
  六是强化苏陕协作,引进优质资源。签订协议在全省率先搭建了覆盖幼教到高职全学段的交流平台,采取挂职锻炼、师资培训等方式,引进徐州市优质教育资源。选派干部、教师赴徐州挂职锻炼、交流培训89批785人。徐州市投资9.89万元,共建实训基地2个,捐款捐物274.34万元。
  三、“五个助力”突破,确保成效有保障
  一是党建助力促融合。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思路,以中小学党建“四规范三提升一创建”为载体,中小学党组织与教育扶贫一套人员、一个阵地,广大党员教师带头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在教育扶贫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培训助力提技能。发挥教育培训优势,与扶贫部门携手对370名驻村帮扶和教育系统一线干部集中进行了教育扶贫政策培训。各县区按照“市县联动、分级负责”原则对扶贫一线干部开展了教育扶贫政策专项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的精准度,促进工作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三是家庭助力谋幸福。深入实施“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办好“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组织教师开展“千家万户大家访”活动,帮助困境家庭享受各类帮扶政策。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家长”,促进家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得到优化。
  四是送教助力暖人心。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的通知》,安排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学年不少于36课时),解决患病、残疾等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上学问题,为残疾儿童的成长提供教育支持。近两年共为410多名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光明日报》以《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为题,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是宣传助力树典型。充分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完善报送、评审和通报机制,通过观摩会、现场会和报告会,形成了比学赶超良好局面,教育扶贫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累计报送信息2320多篇,市级媒体刊登160余篇,广播电视播出90余条,4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被教育部官网推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