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交警之窗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军民联防确保安全度汛
紧盯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勇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弄潮儿
挖掘感人事迹宣传经验做法
“我要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木耳吊着种增产又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太白县鹦鸽镇:
木耳吊着种增产又增收
本报讯看似简单地从地面挪位到空中培养,却带来了大变化,食用菌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大幅提升,这让种植户喜上眉梢。日前,记者从太白县鹦鸽镇梁家山村食用菌产业园了解到,由于采用新技术,这里的食用菌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该村合作社食用菌大棚,只见一串串黑木耳菌棒上,整齐密布的耳芽像黑珍珠一样光亮透明,欲破袋而出……合作社负责人刘纪东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依靠科技手段改变传统食用菌培养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地面菌棒堆放式培养改为吊袋式培养。经过不断探索实践,50平方米的恒温室原来只能培养黑木耳菌种5000袋,采用吊袋式管理,菌种数量一下提升到4万多袋。此外,由于菌棒受热均匀,菌丝生长快,缩短了生产周期,避免了地面堆放病媒生物细菌滋生,菌丝成活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现在的96%左右。很快,梁家山村人把吊袋式管理培养菌种方式又推广到了黑木耳种植上,在日光大棚里搭起了钢架,把地栽的黑木耳也移到了空中变成吊袋式栽培。这样一来,产量也由原先的3000袋提高到1.6万袋。现在,当地村民食用菌培养种植不仅实现了自产自用,而且满足了全镇食用菌产业种源需求,甚至还有邻近县区的种植户前来购买菌棒。“小改变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鼓了,梁家山村人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刘纪东笑着说。
本报记者韩晓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