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清代太学生石碑 小孩子在辨认石碑刻字 30多通石碑被整理存放在村委会院子里 近期,扶风县天度镇天度村挖掘出36通石碑。石碑多为清代所立,亦有明代、民国时期碑子,大多为王氏一族墓碑,也有“圣旨”刻石等。从碑文内容来看,天度王家在明清时期文风蔚然,举人、进士、太学生不胜枚举,还有“铁胆御史”王纶等一批忠臣义士。
这些古碑为何如此集中地被挖掘?王家出了哪些人才?文风又缘何兴起传承?
7口废井边挖出20多块碑
4月13日,记者在天度村见到这些石碑时,石碑已被清洗去泥土,并集中摆放收藏。79岁的天度村人王忠蒙介绍:“古碑挖掘持续了一个月,从3月4日挖到4月初,其中,在村里7口废井边就发现了20多块碑子,另在村民家中、街道、路边发现了几块墓志铭和残碑,共计36通碑。”
为啥天度王家古碑集中被埋藏在井边?王忠蒙之子王宁波是这次挖掘祖碑活动的发起人,他记得小时候到井边洗手玩耍,看见井台上有不少碑子,刻着字,觉得好奇;后来,听村里长辈说,王氏祖坟原有数以千计的古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坟腾地,有的石碑被毁坏,有的用来盖饲养室仓库,有的烧了石灰,少量碑子在农业社打井时,拉到井边铺设了井台。
今年2月,王忠蒙与儿子王宁波聊起立碑的事。为啥要给亡人立碑?后人在表达孝心之外,也是想启继后代,一代代传承一种做人宗旨、持家之道。
父子俩决定挖掘井边的古碑,把它们保护起来,研究碑文,让后人知道先祖们的事迹和期盼。3月初,在父子俩牵头组织下,王彦伦、王度平、王西宁、王金全等一批村民加入挖掘抢救古碑活动中,挖掘、清理、抄碑文、考证等工作火热展开。碑子取出后,村民用楼板将废井盖好,消除安全隐患。
王家古碑埋土约60年,但保存较为完好,洗刷掉泥土,字迹清晰可见。村里存有天度王氏族谱复印版(原件现存于扶风县档案局),对照族谱研读碑文,可以理清王家文风兴盛的来龙去脉。
崇文重教风气是谁开启?
古碑中有几块令人印象深刻,《元处士王氏三世祖子荣公残碑》是“岁数”最大的古碑,讲王家三世祖、元代人王子荣的生平。《明处士王公大祖暨配大祖母赵氏合葬墓表》堪称信息量最大的碑文,王忠蒙父子俩对照家谱,将碑文一一译出,使得此碑上的王家文风故事得以浮现。
王家靠农业起家,到七世祖王海这一辈,家中农业物资已丰盈昌盛。王海是个有远见的人,他觉得文化在家中还没有兴起,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也还没有形成。王海想聘请老师来教育子孙,但是家中农事也要有人操持。
于是,出现了一场改变王家历史的父子对话。一日,王海怀抱五子王政,对长子王信说:咱王家世代为农民,在科举方面没有人才呀。你五弟王政聪明有灵气,让他专心读书,做个文化人。当然,衣食温饱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存,也是大事,你们几个当哥哥的尽力担当家庭责任,不要叫你五弟分心,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信正直勤奋,他在父亲的交代和分配下,带领一家人勤于耕作,并照顾几个幼弟安心读书。后来,王家富足殷实到装肉和豆子的器皿,都有了芳香气。喜上加喜,王政登上顺天府壬午年考试录取榜单,授河北威县县令,朝廷钦命诰封赠及父母。
自此,王家文风大兴。王海孙子王纶、王龙皆中举人,王纶官至明代监察御史。再往后,王家考取功名的子孙日益增多,每代都有手持笏板朝见君王的贤才,有在翰林院纂修国史的,也有在各府州县任职的,还有数十个太学生,天度王氏在扶风县名声大噪。
六条族训孕育忠臣义士
一通通古碑,一个个人物,让人感慨:物质财富传不过三代,而精神财富可惠及千年。王家人传承的精神财富,正是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王氏族谱族训卷也讲明了六条秘诀——敦孝悌、尚和厚、崇勤俭、安生理、存忍恕、慎婚姻。
家风族训孕育出诸多贤良,明代“铁胆御史”王纶就是一个突出代表。王纶曾任巡按四川监察御史、嘉兴知府及浙江参政等职,他性格刚正、为官清廉,曾受明武宗颁旨嘉奖。而且王纶不畏强权,是位正直君子。明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权倾朝野,他为了铲除异己,诬陷大臣许进。监察御史王纶和给事中熊纪奉命审理此案,刘瑾交代:重罚许进有好处,不然就惩罚你们。查实后发现许进是被诬陷的,王纶如实上报朝廷,为许进洗刷冤情。刘瑾得知后大怒,派人把王纶、熊纪捉回朝廷,准备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处死两人,熊纪吓得想自杀。王纶劝说:“事白于朝,死亦未晚,何效匹夫匹妇沟壑之。”最后,在大殿上,王纶据理力争,刘瑾争论不过,王纶取下腰带击打刘瑾。文武大臣被这一幕震撼,赞王纶为“铁胆御史”。
从碑文和族训看,王家人十分重视婚姻,认为娶妻要娶贤,不能被姿色所迷。如此风气下,王家媳妇不乏仁义者。村里存有一块慈惠路碑,讲述了王家媳妇夏氏的义行。夏氏是天度王凤岗之妻,王凤岗去世后,夏氏操持家务,兼营商业,家资渐富。清光绪年间,陕西大旱,知县邀全县富户召开筹粮会赈济灾民。夏氏得知富户们最多捐粮50石、最少者20石,她说:“多捐一斗,可多救活一条命,这是件好事,我愿把存放的100石粮食全部捐出。”夏氏并非巨富,却如此慷慨大义,颇受乡民称颂。后来,全国兴起创办新学之风,夏氏虽不识字,却把自家两个院子改作学堂,申请办学,后交由官府接管。
这样的故事,在天度王家的石碑、族谱中还有许多。如今王家古碑虽被挖掘抢救出来,但它身上的信息仍有待解读。在王忠蒙父子看来,挖掘抢救古碑的目的,并不是手持族谱、面对祖碑,在祖先的光环里荣耀畅游,而是想通过挖掘、考证先祖文化遗产,去传承、弘扬先祖的家学与智慧,把祖上孝友睦姻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