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英雄无悔抗疫魔驰援荆楚载荣归
——市中医医院援鄂医护人员群像

  孙晓梅王蕊
  “我要感谢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去武汉抗击疫情我不后悔!”“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很自豪!”……
  英雄,应该是以任何形式奉献着自身,为世界撒下光亮种子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就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英雄。
  去时冬寒,归来花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市44名援鄂人员已经全部回到宝鸡,市中医医院12名援鄂队员,也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岗位,投入工作,开启了新征程。
  医术精湛医患情深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刚开始管理病房时,危重病人多,医疗难度大。医疗队的出现,就像一支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疫情笼罩的夜空,给患者带来了一道道闪亮的生命之光。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令人动容。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爱常在心底;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军结束援鄂任务回到临潼休整时,收到了女儿发给他的视频。“爸爸,欢迎回家!”视频中,女儿配合着歌声4次鞠躬,时至今日,李军说起来仍是满满的感动。
  谈及援鄂的艰辛,李军淡淡地说:“没什么,都过来了。其实最辛苦的是家里人,是我的爱人,她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要工作,还得为我担心,心理压力很大。这段时间也特别感谢领导、同事和朋友对我家人的帮助,正是有了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我在武汉才少了对家人的担心和牵挂。”李军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市中医医院12名援鄂人员,都对笔者说过同样的话,他们对救治中的付出轻描淡写,对大家的关心支持满怀感恩。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李军面对的都是危重患者,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气管插管,为其气道通畅、通气供氧等提供最佳条件,这对抢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插管过程中,医患口鼻相对,患者气道完全开放,呼吸道呼出的气体和医生近距离接触,这也成为新冠肺炎治疗中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高的环节。但李军从未有过丝毫犹豫与畏惧,他说:“当时,一心只想着抢救病人,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这就是医生的本能,面对病人,只想到救死扶伤。在武汉的55天,李军单独或与队友一起成功完成10余例气管插管治疗。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亚娜,也奋战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室,她不但要给病人插管、输液,做各种常规测量,还要帮患者翻身拍背、送饭喂食、擦拭身子、疏导心理。虽然下班后累得手都抬不起来,脸颊、额头都被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印痕,但她却说:“这没什么,在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做得这么好,我觉得很值得。”有一次,一名患者突然病情恶化,张亚娜检查发现其为心脏早搏,于是迅速为其做了心电图,完善各项检查,安排吸氧,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并一直陪在患者身边,为他加油打气。当天,患者脱离危险后称赞张亚娜:“你不愧是最优秀的护士,绝对的好人!”
  “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医院提供的平台让我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武汉期间遇到急难险重的状况,关键时刻我能冲上去、能干好,觉得很自豪,很感谢我们医院。同时我也看到了差距,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那些老师,姿态放得很低很低,不怕苦不怕累。以后,我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张亚娜说。
  中医特色疗效显著
  不仅是在定点医院,在江夏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同样表现优异。他们所在的医院有100多例患者,全部接受中药治疗,没有一例死亡,也没有一例转成重症,全部治愈出院。因此,10名队员均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江夏方舱医院是武汉首个以中医医院运转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和管理的方舱医院。队员们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的方法,运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的诊疗方式,在一体化治疗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诊疗,并加入穴位贴敷、衣冠疗法、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特色诊疗方法,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医力量。
  就是在那里,脾胃肝病一科·内分泌糖尿病专科主治医师张贞鲁和队友组成的我市首批中医援鄂医疗队,将中医的博大精深贯穿始终,中药汤剂、穴位贴敷,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中药避瘟香囊,这个香囊是宝鸡市中医医院精心制作的,具有芳香化浊、通经活络的作用。今天我们会把它作为奖励,送给配合好的患者。”为了缓解采集鼻咽拭子时的紧张气氛,张贞鲁想了这个办法,患者纷纷鼓掌欢迎,现场气氛瞬间轻松起来。每个顺利做完鼻咽拭子采集的患者,都领到了玲珑精致、药香扑鼻的香囊。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代强,被任命为宝鸡市第一批中医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小组组长,他的“主战场”也是江夏方舱医院。由于这里都是轻症患者,一个人要管理四五十个病人。他记忆最深的就是第一次穿着尿不湿去查房、阅片、下医嘱和记病程,一个班下来精疲力竭。采集鼻咽拭子前,代强先在自己身上找感觉,掌握最佳的操作方法,才为患者采集。
  除了治疗认真严谨,代强还会留心患者的心理变化。一名年轻患者多次核酸检测呈阳性,很怕自己转为重症。代强就从心理上给予疏导,从专业角度为其讲解新冠肺炎知识,让患者减少恐惧,乐观面对。代强还鼓励这名患者参加方舱里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最终患者痊愈出院。
  冲锋一线,救治生命。代强说,他只是尽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他还说:“这次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祖国很强大、我们的人民很伟大,感谢所有为抗疫付出的人。能够前往武汉执行抗疫任务,我倍感荣幸,这是我生命中一段珍贵的经历。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脾胃还需要再调整一下,这次给你加了大枣和生姜……”笔者在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见到主治医师赵岩时,他正在给患者开方子。他不是脑病科大夫吗,怎么看起了胃病?其中一名患者说,她有高血压,一直找赵岩看病,不仅高血压控制得很好,连胃上的毛病都好得差不多了,她就介绍了另一名患者来找赵岩治疗。“赵医生是真好!不仅病看得好,开的药很管用,还很有耐心,我们都找他看病几年了。”这名患者说,“前阵子,赵大夫去武汉,我很担心他,就盼着他早点回来。”
  赵岩是全市首批驰援武汉中医医疗队队员中,首位参与采集患者鼻咽拭子的医生。采集前,他反复看视频,用棉签在自己鼻子里试,找最佳角度。实际工作中,他及时总结采集经验,与周围医护人员交流,帮助大家增强信心。第一次,赵岩就为37名患者采集了鼻咽拭子。
  紧张焦虑情绪不利于身体恢复,赵岩就将自己掌握的中医穴位按摩方法教给患者,引导患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对于睡眠不好、有颈椎问题的患者,他教授中医按摩手法、颈椎操等,并常常和他们交流谈心。赵岩和张贞鲁搭班接管了100余名患者,除基础治疗外,他们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辨证取穴,为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另外,对于头疼、失眠、焦虑的患者,赵岩还会为其进行针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发挥专长助力战“疫”
  市中医医院12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战“疫”中发挥所长,各显身手,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呼吸内一科主治医师周涛,工作之余教患者练习“呼吸操”,这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还能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平时工作中,他也经常给呼吸疾病患者教授呼吸操。为了解决护目镜起雾问题,周涛或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方法,或进行模拟实验,经过不断尝试发现,碘伏防止起雾效果最好,便第一时间和“战友”们分享,大家试过后纷纷为他点赞。
  “医护救护患者,感控保护医护”。抵鄂后,控感科干事任广卓第一时间对医疗队驻地房间进行合理分区,制定医务人员上下岗个人清洁消毒流程、房间物品清洁消毒流程、队员取餐流程、洗衣机清洁消毒流程等,以更好地让队友们有章可循。战“疫”工作中,任广卓主要负责方舱医院一号通道感控工作。在这里,所有出舱人员会脱下防护服,进入半污染区。为了保证环境安全,任广卓每天都要一遍遍擦拭门把手、手消瓶……忙得汗流浃背。对于新入舱的医务人员、进舱采访的记者等,任广卓都会耐心讲解,认真指导,严格把关。遇到队员防护服破损等特殊情况,她会快速冷静地协助做好应急处理,并对队员的个人防护给予指导。她还要负责将大家脱下的防护服转运出去。在感控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入舱人员“零感染”的最高目标。
  精心护理细致关怀
  在武汉抗疫“战场”上,护士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两三倍,每次进舱都是一场体力和心理的考验。一个班工作6个小时,但从穿上防护服到脱下防护服,前后时间已接近10个小时,工作中不能吃、不能喝,要穿尿不湿,还要“兼职”做好各项生活和心理服务,一天下来很是疲惫,但大家甘之如饴、无怨无悔。当初的入职誓词犹在耳旁回响:“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庆幸自己能够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每提到在武汉的工作经历,脾胃肝病二科主管护师沈杨和其他5名护理人都无比感动、自豪与满足。耐心细致的护理和照顾,“俘获”了很多患者的心。对于患者主动帮她们把饭菜提回病区、帮她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家很感动,和谐的护患关系犹如春天的暖阳,温暖着大家的心。收拾垃圾,打扫卫生,清洁消杀……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因为大家心中怀有必胜的信念。
  没去之前,心里很忐忑,武汉冷冷清清的街道让人压抑……这些都被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句“衷心感谢你们来武汉”冲散,大家心里很感动;工作人员还坚持为大家拿行李。脾胃肝病一科·内分泌糖尿病专科主管护师支杨,将这份感动化作细致入微的工作,“终于可以为武汉人民做点啥了。”支杨说。
  疫情开始蔓延的时候,张怡曾三次请缨去支援武汉。但紧张、害怕的情绪还是有的,可是穿上防护服,第一次走进病区时,看到患者期待的眼神,张怡之前的紧张和担心便消失殆尽。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采集鼻咽拭子、发药、发放餐食、整理床单、对病区清洁消毒等,她都坚持了下来。为了安抚情绪不好的患者,她当起了患者的临时女儿,照顾其生活起居,陪其聊天,还和“姐妹”们说好,在她不上班的时候就由其他护士照顾这名患者。
  针灸科·风湿病专科护师黄蕊坦言,第一天进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她内心十分害怕,把口罩勒得很紧,结果后脑勺被勒出核桃大小的血肿,晚上睡觉都不能平躺。
  舍“小家”为“大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非常时期,每一位援鄂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冲锋”在一线。家里年龄尚小的孩子,只能交由父母代为照管,放下“小家”赶赴武汉。
  脑病一科主管护师权瑞,从2月初开始,就一直住在市中医医院。母子分别10余天后,仅相聚了30多个小时,她便踏上了支援武汉的逆行之旅。儿子每篇日记里,都有对妈妈深深的思念。
  来到江夏方舱医院,权瑞将对儿子的关心化为对患者的关爱。一次在病区巡查时,权瑞发现8岁的小宇端着碗不肯吃饭,就问:“你怎么不吃呀?是想要什么东西吗?”小宇委屈、倔强地说:“我什么东西都不想要,就想要我妈!”这句话让权瑞心里一酸,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她连忙安慰小宇说:“你要乖乖吃饭,这样才有力气和病毒打仗,打赢了就能早点见到妈妈了。来,阿姨喂你吃,吃完了赶快戴好口罩,把自己保护起来。”
  “妈妈,你是个骗子!”这是张亚娜和女儿视频时,孩子哭着说的一句话,因为那天是张亚娜的生日,她没能实现和女儿的约定。屏幕这边,张亚娜也是泪眼婆娑。回来后,小姑娘变得很黏妈妈,几乎寸步不离,只要妈妈出门就会很紧张,生怕妈妈再走掉,有时甚至会问:“你是不是又要去武汉……”
  看到女儿的第一眼,张亚娜发现孩子的衣服变小了,手腕露出来一截,裤子也短了,女儿则抱着她不愿放手。再看,走时孩子掉了三颗牙,现在新牙已长出来很多。没有见到婆婆最后一面,张亚娜心里满是愧疚,但她说从不后悔去援鄂。
  “请缨援鄂别乡关,勠力战疫捷报传;红旗漫卷东风舞,不破楼兰终不还。”英雄无悔,山河无恙。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