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也说南北鲁家庄的小麦
王恭
  岐山臊子面素有“神来之食”的美称,以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享誉华夏,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年的祭祀礼仪保留传承至今,堪称中华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岐山臊子面不仅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还被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众多荣誉。如今关于岐山臊子面食材原料小麦最佳产地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尤以写南北鲁家庄小麦者为甚。笔者作为岐山臊子面家乡的人,也来说说关于南北鲁家庄小麦的话题。
  人们常说的盛产优质小麦的“南北鲁家庄”,在地域上是有所指的。因为在岐山县蒲村镇有三个村子名字分别叫南庄、北庄、鲁家庄,三个村子也是连畔种地的邻村,因此家乡人习惯上简称南北鲁家庄。笔者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在蒲村公社做过三年农业技术员,认为岐山县盛产优质小麦所称的南北鲁家庄的地域,不是指南庄、北庄、鲁家庄三个村子,而是指以鲁家庄为东西向轴线的南边和北边,南边是以今关环线为界,北边是以岐山(千山余脉)南麓为界,西以孔头沟为起点,向东延至京当以及扶风县的黄堆、法门等村镇同一纬度上的地域。这一区域也就是先秦史学家们常说的狭义的周原一带。当然这一区域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南庄、北庄和鲁家庄。
  南北鲁家庄小麦品质为啥好?有哪些特点?
  笔者当农业技术员时,对南北鲁家庄的小麦品质概括了四大特点,即皮薄、面饱、色亮、筋道。皮薄就是磨面时麸皮少;面饱就是出粉率、白粉率高;色亮就是小麦外表颜色金黄光亮,看上去很有美感,就是俗话说的品相好;筋道就是南北鲁家庄小麦磨成的面,做出的臊子面或馒头有嚼头。据老一辈人讲,过去南北鲁家庄小麦相当一部分是用来给关中道小麦产区提供良种的。据说,曾经蒲村公社的每个生产队要去距离15华里远的益店粮站交公粮,记得当年粮站有个验粮的王师傅,有一双发现优质小麦产地的“火眼金睛”,南北鲁家庄交粮的群众不说是哪儿的,他用眼睛一看口袋里小麦的成色,拿几粒放在嘴里“嘎嘣”几下,就能确定是南北鲁家庄的麦,都会验为上等,队长和社员都很高兴,为家乡的小麦能卖上好价钱感到自豪。
  其实,鲁家庄村子还是麟游、甘肃灵台等地人前往岐山、眉县的一个出山镇点,古历三、七月均有庙会,每逢古会,卖吃食的都是不带面粉而来,不管是做扯面、面皮的,还是卖锅盔、炸麻花的,都用的是鲁家庄村上群众农家磨的面粉,做出的吃食很受吃客欢迎。
  说起南北鲁家庄小麦的筋道,还有一段传说故事,是说当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一天晚上,慈禧想吃岐山挂面,西安知府让膳食房现做,结果煮面的厨师睡着了,醒来一看,水煮干了,吓出一身冷汗,厨师静心一想,不是讲岐山面筋道吗?加水再煮,还真没煮烂。一碗臊子挂面做成后,不知是慈禧饥不择食,还是厨师手艺好,慈禧食毕,连连称赞!这也许就是传说南北鲁家庄麦子,自古就是贡品食材的魅力吧。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岐山有三个地方的土质很特别,种出的食材好:河家道的白菜没筋,仓颉庙的红萝卜没芯,鲁家庄的小麦面筋道好吃。鲁家庄的小麦面粉为什么会好?这与小麦生长的土质有很大关系。从地理上讲,我们所说的南北鲁家庄地区是属于千山山前洪积扇平原,作为山前洪积扇的根部,因洪水过后,这一地区淤积了较厚的营养土层。加之这一带处在沿山“旱腰带”上,农民一般每年只种一料正茬小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休耕轮作。这一地区正茬(一年一料)一般要比灌区回茬小麦(一年两料)早种20多天。农村人讲小麦隔月种,同月收,这样小麦成长过程的日照和干物质积累就多,品质自然就好。
  1980年,笔者参加过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陕西省在岐山县试点,当时我们普查队从岐山县蒲村界内采集了300份土壤样本送西北土壤研究所化验,结果是以鲁家庄为圆心的周边近两万亩土壤微量元素铜的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很多。这也算是目前最能解释南北鲁家庄小麦皮薄、面饱、色亮、筋道的主要科学依据。
  (作者系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宝鸡文理学院特聘教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