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新的行为坚持21天就会变成习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疫情 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本报记者郑晔
    饭店提供的公勺公筷

    餐饮单位倡导食客同向落座

    企业员工上班戴口罩、测体温

  卫生习惯从学习洗手开始
  “没想到还要让孩子教我如何洗手!”说这句话的是在我市一家建筑企业上班的杨涛。疫情发生后,他8岁的女儿在上网课时,跟着老师学习了洗手的正确方法。此后,杨涛每天下班,女儿总会站在家门口,先用酒精给他的手、鞋底消毒,然后监督他洗手。“老师说,勤洗手就可以杀死细菌,阻拦病毒!”“老师说,洗手分七步,揉搓不应少于20秒!”起初,他觉得很好笑,总是一边笑一边应付。但在女儿的认真监督下,他逐渐改变了观念,每次外出回家,都会用孩子说的“七步法”认真洗手。“认真洗手不仅为自己的健康,也为家人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绝对不能马虎。”杨涛说。
  除了认真洗手,戴口罩也成为人们的新习惯。刘薇是我市一家银行的业务员,前两天,她急着见客户,拿起包就冲出办公室,走到街上,发现过往的人投来异样目光,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戴口罩,赶忙返回去把口罩戴上,心里这才踏实了。“现在出门不戴口罩就像裸奔!”在和朋友聊天时,她的这句玩笑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采访中,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王恭说:“经过这场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反思。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多次提醒老百姓,在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而大家在疫情中养成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和谐。”
  一项关于“疫情期间,你最讨厌的三个行为”的投票显示,八成受访者表示,最讨厌在公众场合不戴口罩,其余两个排名靠前的行为是:随地吐痰、陌生人距离太近。由此可见,这场疫情,让每个市民的卫生习惯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健康习惯从使用公筷做起
  4月14日,市民朱女士和朋友在市区公园路一家餐厅吃饭时,刚进大厅,就看到在醒目位置立着“健康分餐、公勺公筷”的宣传牌。走进包间,餐桌上的公勺公筷也已摆放到位。“我一下子就放心了!”她说,最近餐厅堂食逐步放开,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心里多少有些顾虑,现在看到餐厅倡导分餐、推广公勺公筷,让消费者多了一份健康保障。朱女士说,她已经尝试在家里推行公勺公筷,尽管家人还有些不习惯,老人更是有些不理解。“不过没关系,健康习惯有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改变。”朱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3月初,我市餐饮企业复工后,市商务局除了要求店面做到每天三次消毒外,还倡导使用公勺公筷,全方位保障市民餐桌上的安全。
  “使用公勺公筷,是一种安全、健康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采访中市疾控中心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科长郭晓琨说,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里,病从口入占到将近一半。多种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餐具传染,特别是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互相夹菜,容易交叉感染疾病,比如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等。
  一场疫情,悄然改变着传统习惯。众所周知,中国人的餐桌文化是共餐制,围桌共食、相互夹菜似乎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被每个人的筷子夹来夹去,给细菌传播以机会。一场疫情,让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传承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传统饮食的规范和礼仪,使它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晓琨说。
  社交习惯从保持距离开始
  4月16日中午,记者在宝鸡高新区新天地步行街看到,许多店铺都开展“无接触供餐”模式,打包食品在交接过程中无接触,人员自觉保持1米以上距离。店内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饭菜放到取餐台,外卖骑手到达后直接取走,中间不再有人员接触。“我们每天都会对店面进行三次消毒,但在交接餐时还是执行无接触供餐的要求,毕竟餐饮业更应该注重保持安全距离。”一家餐厅经理胡女士说。
  在市区经二路一家大型超市,市民结账时自觉保持一定距离,收银台前,工作人员不时引导顾客有序排队,尽量通过自助支付或电子支付渠道分流人群。工作人员说,现在市民都能接受“一米线”排队规范,很少出现拥挤扎堆结账的现象了。
  一米线是安全的距离,也是友好的距离。走访中,不论是在银行、市民中心的服务窗口,还是乘坐公交、企业上下班,原本挤成堆的现象早已消失,自觉放慢脚步,与周围人保持距离,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为爱你,所以离你一米远。”这句话是家住市区渭工路的市民朱慧和朋友开玩笑说的,也代表了许多市民的心声。一天傍晚,她在河堤散步时,见到近两个月没有见面的好朋友,如果没有疫情,两个人一定会手拉手聊个没完,可这次,她和朋友远远地打个招呼,相互问个好,约好在网络上畅聊,就挥手道别。朱慧说,现代社会,网络这么发达,通过电话、视频都可以交流。所以,看上去和亲戚朋友的空间距离远了,但亲情友情并没有变淡。
  这场疫情,不仅让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也是人们社交方式的一次重塑。前不久,大学生小郭的好朋友过生日,他精心制作了一段视频作为礼物,让朋友十分感动。小郭说,以前生日聚会,都是喝酒唱歌,时间久了也没有新意。现在,大家在同学群里晒厨艺、才艺,甚至秀肌肉,反倒觉得很有趣。
  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更需要每位市民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健康习惯,规范文明行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