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宝鸡企业在防疫形势下如何打赢发展硬仗?

  嘉宾一: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建军嘉宾二: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冠军嘉宾三:宝鸡文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辉主持人:本报记者裴兴斌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市按照省上要求,分层分级启动企业复工复产。时至今日,我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究竟如何?复工后产能是否很快得到释放?这次疫情对我市企业冲击有多大?如何化危为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这些议题,本报特别邀请三位嘉宾展开讨论,为疫情下的宝鸡企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精准把脉客观看待企业现状
  主持人:目前我市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但是,复工不等于复产、复产不等于满产。由于受疫情影响,有的企业只是部分复产,有的企业则“元气大伤”,要想尽快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还有许多难题要解决。请问各位嘉宾,我市企业目前复工复产情况究竟怎样?企业复工复产后还面临哪些问题?
  党建军: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和经济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两手抓”,精准研判形势,提早安排部署,主动担当作为,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精准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795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应复尽复。就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来看,全市工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有序复产、积极向好的态势。1-2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四。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重点行业实现全面复产。全市35个行业全面恢复生产,其中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二是重点企业生产平稳。全市前30户重点企业中,9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三是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3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种产量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发动机、塑料制品等产品下降较多;四是县区发展不均衡。全市13个县区(含高新区)中,凤县、麟游县、金台区、太白县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余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下降。
  刘辉:关于我市企业复工复产,宝鸡文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陕西卓创智库做了一个《疫情影响下宝鸡企业复工复产现状及应对策略》的专项调研。调研样本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中的19个主要行业,涉及的600多户被调研企业中,有八成以上已经复工复产。而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主要面临效益下滑、现金流不足等问题。其中已经复工复产的502户企业中,83.55%的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将出现下降,77.3%的企业表示目前只有三个月的资金储备,而这两种情况对年营收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冲击更加明显。
  党建军:我认为当前我市工业企业运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不畅,企业订单减少,对企业复工后的产能恢复影响较大,其中白酒、汽车、纺织等行业和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部分企业依赖外地配套,对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影响较大,其中对汽车企业影响尤为明显。三是中小企业资金比较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差。
  牛冠军:通过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企业在创新投入、新产品研发、技术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部分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科技型企业体量不够大,特别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二是企业创新投入不够足,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全国其他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够强,发明专利授权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企业科技人才相对匮乏,领衔从事科研开发、技术攻关的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
  集思广益推动企业复工满产
  主持人:面对当前困境,企业该如何展开自救?各位嘉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刘辉:我从三方面提点建议:一是做好员工稳定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对于现金储备不足、经营的确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开工不足或者市场因素可能会导致这一阶段的用工量下降,除及时做好员工的沟通说服工作外,可适当采用减薪、在家办公、轮休等方式,缓解企业当前的困境。二是做好恢复生产与现金管理工作。除了积极与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协商,采用更灵活的供货方式和资金结算程序外,还要压缩节减内部各项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确保企业现有资金流运作的畅通。三是在企业自救的同时,积极关注了解中省市及相关部门扶持企业在减税、减租、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党建军: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运行监测。加大对工业经济运行风险点的摸排,提前预判预警,尽早采取应对措施。二是抓协作配套。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召开协作配套对接会等方式,建立配套企业名录,打通产业链堵点和痛点,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三是抓产能提升。多渠道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大产销衔接,提升产能利用率,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推广;鼓励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间协作配合,共渡难关。四是抓融资对接。举办银企对接会,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五是抓政策落实。召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宣讲会,向企业解读中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申报兑现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六是抓联企帮扶。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和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梳理企业协作配套、原材料供应、企业用工、运输物流、资金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持续跟进,确保尽早解决,推进工业企业平稳生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牛冠军:助力企业复工满产我们义不容辞。前段时间,市科技局组织41户“双创”载体在孵科技企业申报租金补助,预计减免租金328.8万元;组织74户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补助资金370万元;经过积极争取,省科技厅下达的第一批2020年科技计划中宝鸡市立项41项,争取补助资金1022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中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帮助科技企业减缓压力;继续强化申报项目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包抓帮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申请登记等工作实施网上受理,提升服务效能。
  化危为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有学者说,所谓危机,往往“危”中有“机”,“危”过了就是“机”。那么,面对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们如何化危为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党建军: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就抢抓“危中之机”,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积极引导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转型,全市新建7户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组织8户关联企业转产扩能,形成了日产防护服500套、隔离衣2500套、消毒液20吨、熔喷布1.5吨、口罩120万只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疫情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认识到疫情对社会需求、生产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例如此次疫情对医用及民用防护用品需求的提升较大,会带动后端化工原材料的需求结构变化;智能化、物联网发展普及,会带动数据采集终端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医疗服务、社会教育模式的变化,会引起数据分析、远程服务等需求的变化等。我市企业应结合现有资源,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更重要的是基于市场需求积极探索生产经营的柔性化变革。应对不确定性环境,以创新为驱动的生产及管理柔性化是“以变应变”的制胜法宝。
  牛冠军: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企业冲击就很大,但疫情过后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这次也不例外,特别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新基建”,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和方向。为此,我提三点建议:一是企业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二是企业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充实配备相应的科研人员,以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三是企业要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更加注重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要按照“技术高新化、产品高端化”的战略要求,依托各类研发平台,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下一步,市科技局将采取四条措施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一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五链融合。二是培育各类创新主体。突出科技项目筛选、储备、争取工作,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持续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三是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主动参与关中协同创新,争取更多研发平台进入省级、国家级序列;积极实施“三秦学者”“百人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四是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利用科技创投基金,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和成果转化项目。
  刘辉:这次疫情对我市企业确实有一定影响,但若应对得当,就能加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未来,我认为宝鸡企业首先应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应以创新为驱动,加强企业经营的柔性化改造,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宝鸡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产品的智能化升级。瞄准汽车、石油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纺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信导航等领域,开发新型智能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等,推进智能零部件的产业化。积极发展产品状态在线监测、故障远程诊断、远程维护为代表的智能服务。在汽车、石油装备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是大力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企业要依托行业创新联盟等机构,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研发;在采购环节基于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系统化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与升级;建设标准化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积极发展在线直销、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
  主持人:短暂的讨论热烈而深刻!嘉宾们从三个方面积极为我市企业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打赢发展硬仗会诊把脉、献计献策,既有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又有发展思路的点睛之策,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