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进企业宣讲法规 执行人员到银行对接案情 近段时间以来,渭滨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依托“智慧法院”开展网上执行,对100多件案件进行网络查控,控制资金1000多万元,执结案件60多件。这种“无接触”执行模式,做到了疫情防控与执行工作“两不误”,受到各方好评。
执行难是困扰当前司法公正的顽疾。渭滨法院执行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失信惩戒系统,向信息化和队伍建设要战斗力,让“老赖”无处藏身。该院执行局局长张小强说:“去年执行局受理执行案件4400件,结案4245件,结案率96.48%。”
重拳出击扬剑破冰
这是一起发生在去年12月19日下午的执行案。
案子较简单,王某等16人与某教育培训机构发生合同纠纷。诉至渭滨法院判决生效后,该机构负责人杨某一直未履行义务。随后,王某等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虽然执行法官依法下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并多次劝导,但是被执行人态度强硬、拒不履行。12月19日下午,渭滨法院向杨某送达拘留决定书,此时杨某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到半小时主动履行了全部判决义务。
法律权威神圣不容挑战。该院在破解执行难中,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出发,结合全省开展的“冬日雷霆”“春季集中执行大会战”“百日雷霆”等集中执行活动,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展开集中拘传、拘留,执结了一批在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营造了强大的执行声势。
针对被执行人信用缺失,故意藏匿、转移财产等问题,该院与金融、工商、车管、电信等部门构建完善联合信用惩戒格局,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同时,建立涉及民生案件快速执行、优先执行的机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樊某是我市西部山区农民,与同村另外七位村民到李某承揽的工地打工。工程结束后,他们却没有拿到工资。诉至渭滨法院判决后,李某仍未支付拖欠的劳务费。执行局对李某采取限制高消费、冻结银行账户等措施,最后迫使李某履行了法律义务。
织密网络分段作战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这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
自“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启动以来,该院执行局想方设法破解执行难问题,加大查控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邱某于2011年被闫某驾驶的摩托车撞伤,诉至法院后,经调解,被执行人闫某承诺分期赔偿邱某6万元。但闫某并不履行义务,由于其常年在外务工,住址不定,银行又无
存款,致使该案一直无法执行。2019年11月,执行人员在执行另一起案件时,意外发现了闫某的行踪。在得到执行线索半小时内,执行局的法官就赶到闫某务工地点,成功将其传唤至法院,为邱某执行了拖欠长达8年的赔偿费。
“执行难,难就难在执行起来问题多。怎么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对我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张小强说。
渭滨法院承担着渭滨区、高新区的群众诉讼受理,辖区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发达,因此各种民商事纠纷也多。据介绍,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基本解决执行难”时,该院执行局当年执行案件2000多件,而到2019年该局全年执行的案件超过了4000件。
执行局法官只有15名,执行任务却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以上,怎么办?
唯有改革和不断创新!
执行局以互联网为支撑,在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与银行、证券、市 场监督、公安、保险公司等互联互通,把失信人“一网打尽”,让老赖无法“隐身”。
同时,执行局打破过去一人一案办到底的传统,成立了执行查控组、实施组和监督组,查控组负责前期被执行人各种信息的搜集和确认,实施组负责案件执行,而整个过程又在监督组的监督下进行,避免了“说情风”“人情办案”,提高了执行效率。采访中,笔者了解到2018年他们的结案率为93.44%,而去年底结案率已上升到96.48%。
锤炼精兵依法办案
破解执行难,必须有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
该院执行局狠抓干警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干警政治担当、宗旨意识和作风养成。同时,组建以员额法官为主导的“1+N”执行团队,厘清责权边界,使法官、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各司其职,为依法办案打下坚实基础。
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他们还通过执行规范化建设,严把各个关键节点的执行行为,将权力关在“制度铁笼”“数据铁笼”,避免了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现象,使整个队伍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