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一边是企业复工复产后急需大量员工,一边是求职者因疫情影响应聘受限。为解决这个“两头难”问题,近期,我市积极推行线上招聘,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更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网上招聘让就业更方便
■本报记者弓旭东
    某企业负责人通过视频与应聘者交流

    全市就业战“疫”首届网络视频招聘会现场大屏幕

  搭乘“网聘车”企业与求职者实现双赢
  最近一段时间,宝鸡市泰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特别忙。企业因为生产防疫物资,接到大量订单,但一线工人却不够用。“看着多如雪片的订单,咱心里着急啊!”公司总经理宋勇峰说。
  市民张小斌年前在广东工作,疫情暴发前辞职回家,准备就近找份工作,方便照顾家里。“现在复工复产了,我想应聘一家企业,可是求职无门,没有找到合适的。”张小斌遗憾地说。
  企业出现用工荒,求职者却找不到工作。面对这个尴尬局面,我市人社部门主动思变,积极在网上做文章。“今年2月以来,我们打出‘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预约办’公共就业服务组合拳,帮助劳动者实现‘云上就业、网上就业、掌上就业、线上就业’,帮助企业招才引智、复工复产。”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惠宽侠说。
  3月10日至11日,我市举办了全市就业战“疫”首届网络视频招聘会,参加者通过手机“扫一扫”进入宝鸡人社“云人才市场”,即时发布招聘用工信息、投递个人求职简历,进行在线洽谈、视频面试,用人单位不到现场就能“招人有路”,求职人员宅在家里就能“应聘有门”。
  据悉,两天时间,首届网络视频招聘会在线注册用人单位211家,涉及制造、医疗用品、教育培训、商贸服务、物流仓储等行业,线上发布岗位4713个、投递简历6729份,达成就业意向1050人。宝鸡市泰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这次招聘会,方便快捷地招到了21名一线工人,解了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线上“当红娘”为供求双方架起“鹊桥”
  在网上举办招聘会,只是集中优势解决供求双方难题的一种方式。而在网上搭建平台,不间断开展网络招聘,才能让这种新模式作用最大化。
  市民张芝霞今年春节前辞去了在西安的工作,最近她在“宝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微信公众号上浏览招聘信息后,感觉陕西一家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文员岗位与自己的需求较吻合,就试着投递了一份简历。当天她便通过视频连线与该公司总经理郑豪进行了洽谈面试,达成了就业意向。
  把服务做优,让招聘变得简单。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王宇军介绍,中心联合县区、驻宝院校、技工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向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求职人员推广“宝鸡就业”掌上招聘服务平台,推进掌上岗位信息查询、人岗自动精准匹配、投送电子简历、双向选择预约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不见面对接。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网上及现场招聘活动27场次,组织3434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9.5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0684人;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协调招聘员工604人。
  形成“一盘棋”协同作战促发展
  搭建网上招聘平台,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求职者,而加强统筹协作,形成“一盘棋”思想,才能有的放矢,协同“作战”,共促发展。
  最近,眉县一家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用工短缺,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运行,企业将情况反馈到市人社局后,工作人员很快帮企业调剂了13名缝纫、裁剪熟练工,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把岗位信息当作“商品”,把求职人员看作“顾客”,在获悉招聘信息后,及时统筹协调,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当好“红娘”。
  同时,人社部门还积极推行岗位培训,帮助职工尽快适应工作。“受疫情影响,培训工作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市人社局技能培训科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开展就业免费技能培训已经好几年了,但受疫情影响,线下培训不能进行,他们就改为入职后进行线上培训。
  应聘招聘由线下转到线上,打通了求职之路,打开了用工之门,是我市便民服务的一项创新之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