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等我任务完成,还去给您买药……”3月3日,张海红刚走出隔离病区,就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这天,凤翔县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病患清零,身为医院康复中心护士长的张海红,与同事们一起撤离隔离病区并开始隔离观察。
张海红今年48岁,在医院工作的30年里,她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今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1月28日,凤翔县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县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承担了隔离观察治疗任务,此后几天,不断有疑似患者入院……
“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冲在前面。”关键时刻,张海红义无反顾地递交了“请战书”:“不怕牺牲,不图荣誉,无任何后顾之忧。我自愿参加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请组织批准!”得知妻子要上一线,凤翔县医院外一科主任李敏内心矛盾,作为医生,他深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危险,但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你是不是要偷懒,不想给我做饭了?”调侃之后,李敏认真地对张海红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支持你!”
“妈妈,我为你自豪!”儿子李卓的支持,更坚定了张海红投身抗疫一线的信心。
2月17日,张海红和同事们进入隔离病区,消毒、输液、注射、雾化,测量生命体征,收拾医疗废物……“每天早上8点进入病区,一直要忙到下午6点才能出来。”张海红说,除了完成医嘱,护理人员还要安抚患者情绪、帮助传送物资,“我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
隔离病区有一对父子,被安置在不同的病房。由于连续高烧,加之独处一室,11岁的孩子小翟情绪烦躁,总吵着要和爸爸在一起,不配合护士擦浴、服药。每天,张海红把温热的中药送到小翟面前,都会这样安慰他说:“乖乖,趁热喝了中药,病很快就会好了,你就可以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了……”没多久,张海红和小翟就成了好朋友。
就在张海红为一个个患者认真耐心服务时,她“不出意料”地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以前,无论多忙,她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看望父母,但进入隔离病区后,她就再没回过父母家。老人不知道情况,电话里的语气很着急、很担心。张海红知道瞒不住了,只得如实相告。
母亲沉默良久,哽咽着说:“闺女,要保护好自己。任务结束后,你还要给我买降压药呢……”爸爸接过电话,叮嘱她说:“我支持你的选择!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你带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有子女父母,工作时要想好、做好、防护好!”
90后护士孙敏第一次在隔离病房上夜班,张海红担心得睡不着觉。“我想跟她一起值班,可是孩子总要锻炼成长呀。”整个晚上,张海红都关注着微信群里消息,为孙敏担心,“小孙找不着东西怎么办?病人的情绪她安抚得了吗?戴双层手套扎不上针怎么办?2床发烧患者的体温她测了吗?遇到病人高热惊厥她会处理吗……”直到第二天早上,急匆匆赶到隔离病区,看到一切正常、平安无事,她才松了一口气。
紧张而忙碌的16天很快过去,3月3日,隔离病区病患清零,张海红和同事们的抗疫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经过一段时间隔离观察,她就能陪伴丈夫和孩子、为母亲买药了。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此时方知岁月静好、春暖花开是如此珍贵、如此美好……”张海红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