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记忆的长度
◎许妍
  在小区门口遇见那个每天都会去小广场打乒乓球的大姐,还没等我开口,就见她扯着嗓门说:“看看,我说没事儿吧?还让人把广场给我们封了,至于不!”然后斜着眼睛看了我一眼,扬长而去。门卫大娘在后面顿着脚追着喊:“他姨,把口罩戴上!”我看看她的背影,无奈地笑笑。
  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我是小区的防疫志愿者,每天除了登记人员出入、测体温,还专门留意小区东面的那个小广场,那里经常有上了年纪的人三五成堆地晒太阳、闲聊、打乒乓球……我戴着红袖标走过去劝阻却多次无果,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街道办把小广场封了起来,原本就是疫情当前为大家着想的无奈之举,不理解也罢。
  门卫大娘抱怨道:“唉!都是些没记性的人!我刚还听广播,说现在虽然要求复工复产,但是还是不能聚集、不能放松,好不容易快把疫情遏制住了,还牺牲了那么多的医护人员,可不敢再反复了!可是你看,这几天人都管不住啦!有事没事儿都往外跑,你看这连口罩也不戴,咋就一点记性都没有呢?”
  门卫大娘六十多岁,和老伴儿一起负责我们小院平日里的卫生清扫、车辆停放和门禁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她和老伴儿就忙着配合社区的各种安排、检查、发放防疫资料,忙着挨家挨户地登记和走访,虽然上了年纪,但比社区的年轻人还认真仔细。中午往往是小区住户进出最为频繁的时刻,大娘经常是连做饭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很是辛苦。
  想着这场尚未被完全遏制的疫情,望着大娘说的那些没记性的人,我心虚地想这其中是不是也包括我自己。
  一些人忘性大,似乎不论经历怎样的悲情、排斥或是灾难,都会很快忘记。正如面对当前的疫情,一个多月前人们还在恐惧、慌乱,但还没等这一切完全消退,就有人将这些恐惧和慌乱抛到一边,好像曾经那个防护严密、草木皆兵的人并不是自己,而这一切即刻就能用来作为下饭的谈资,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就像是看了一场戏,高高兴兴地散了场似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一句话:“他的父亲,一位献身精神超过医术水平的医生,死于六年前那场席卷整个城市的亚洲霍乱。从此,这个家的灵魂也随之而去。”
  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有多少家庭的灵魂也随之而去——追着去世母亲的救护车一路痛哭的女孩儿,撇下2岁的女儿殉职的武汉医生夏思思,永远无法完成婚礼的呼吸科医生彭银花,来不及看到新医院建成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还有我们身边牺牲的年仅27岁的扶风青年王辉……在这一切没有发生之前,他们曾是多么平凡又多么幸福,于他们而言这场记忆是永远的!
  门卫大娘和老伴儿是这次疫情中最普通的战斗员,他们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坚守,一直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替整个小区抵御着看不见的病毒。因为付出,所以任何的牺牲他们都会感同身受,任何的伤痛都会触及他们的情绪。因此,他们无法轻易忘记。
  而我们身边,那些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警察、记者和基层干部,他们虽然疲惫但却不分昼夜地坚守,他们虽然恐惧但却挺身而出的英勇,就是对这次战役最朴素的奉献。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必将会把这场灾难作为浴火重生的洗礼,必将会小心翼翼地把这段记忆收藏,化作对今后每一个平凡日子的敬畏和珍惜。
  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体会在这次疫情中牺牲的英雄们家人的悲伤和绝望,每一个湖北以外的城市都无法体会湖北的严峻和惨痛。容易忘记的都不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容易忘记的都是没有被灾难触及或者没有意识到被灾难触及的旁观者,而每一个旁观者都是雪崩中的一片雪花。
  这场悲壮的战“疫”,也必将提醒我们,让这份记忆长一点、再长一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