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科学预防不必恐慌
本报评论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个别人由于缺乏科学防疫知识,出现了恐慌心理,谈“疫”色变。恐慌情绪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群的战“疫”信心,对疫情防控不利。眼下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要打赢这场阻击战,必须注重科学预防,切实消除恐慌心理。
  消除恐慌,要坚定信心。信心是战胜疫情的一剂“良药”。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快速部署,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全国各地紧急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打响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人民战争。我市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迅速行动起来,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最短时间内凝聚起了抗疫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种制度优势,正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大信心和底气。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理性对待,就能消除恐慌情绪。
  消除恐慌,要相信科学。科学防范是战胜疫情的“利剑”。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了一项项惠民政策,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西医结合疗法也得到临床验证,治愈患者不断增加。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科学应对,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科学防范措施,更加注重健康卫生,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我市疫情防控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在宝鸡收治的1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疫情可防可控,新冠肺炎总体可治。因此,广大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恐慌。
  消除恐慌,要加强引导。谣言是制造恐慌的罪魁祸首。对于谣言,最有效的“粉碎器”就是相信党委、政府发布的准确、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对造谣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予严厉打击;对网络谣言,也要及时辟谣,以正视听。广大市民也不要随意相信和转发小道消息以及未经核实的网络垃圾信息,以免给疫情防控工作添乱。
  防疫莫大意,恐慌不必要。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只要全市人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夺取战“疫”的全面胜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