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1
第02版:专题-1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四种模式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组建专家团队签订产销合同
夯实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成效
产业扶贫对路子群众脱贫有底气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贫致富主力军
乡村振兴促增收
宝鸡市市级扶贫企业和扶贫示范合作社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组建专家团队签订产销合同
五项机制为群众发展产业护航
本报讯太白县靖口镇散军塬村21户搞架豆种植的贫困户,日前领到了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赔付的3.4万元蔬菜保险赔款。贫困户之所以减产不减收,是因为我市探索建立的产业发展五项保障机制发挥了作用。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让脱贫群众不返贫,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市农业农村局探索建立了“科技帮扶、风险防控、营销带动、资金扶持、组织保障”五项机制。该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农业产业试验站(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同时,组建产业专家团队,建立科技服务110指挥体系和驻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有人帮。及时发布市场需求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指导贫困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种养规模,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规避产业风险。引导贫困村与农产品购销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营直销店35个,举办农产品营销推介会100多场次,实施扶贫认购和定向消费。建设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在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开设宝鸡馆,开展农产品促销。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的60%用于产业发展,建立产业直补政策,发挥金融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协会作用,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作用,开展农村资源、资产管理经营,农业生产、服务及产业全程开发,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鲁淑娟采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