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明工作室创作的泥塑作品田艺摄 第二届进博会上,薛亚兵展示的社火脸谱吸引了众多目光。图为参观者体验描画脸谱。 王秀萍展示青铜器刺绣作品 提升辨识度才能当上主角
凤翔泥塑、西秦刺绣、宝鸡社火、木版年画……宝鸡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多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宝鸡文创产品拥有极佳的前景和“钱景”。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电商深刻改变着人们购物习惯的当下,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拥有高辨识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上“主角”。
“这‘泥塑鼠’设计出来才刚刚一个星期,就有3000多件订单了。”1月2日,凤翔泥塑家胡新明展示了他刚刚制作完成的一组新年泥塑鼠作品,身穿红色马褂、手持“礼”字、聪明机智、彬彬有礼的“送福鼠”,既饱含了浓浓的祝福,又弘扬了中华传统“礼”文化。
在胡新明看来,“泥塑鼠”之所以热销,就是因为辨识度高。他说,这组“泥塑鼠”尽管是新作,但继承了凤翔泥塑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艳丽的特点,能让买家一眼辨认出属于泥塑精品,热卖也就不意外了。
实际上,这种辨识度正是决定文创产品销量的关键因素。宝鸡的文创产品中,相当一部分“老文化”正在以“发新枝”的创新模式去提升辨识度,从而产生吸睛效果。
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刺绣传承人之一的王秀萍,同样以辨识度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刺绣产品热销新路径。近年来,她绣出的“何尊”“逨盉”“秦公镈”等青铜器刺绣产品热销全国。谈及创意的初衷,她认为“刺绣+青铜器”的方式比较新颖,极大地提升了产品辨识度,自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据了解,2019年在我市举办的文创产品展览活动中,各种文创产品已达200余类1000余种,不仅有社火脸谱、泥塑、剪纸、刺绣等非遗产品在提升辨识度上做起了文章,也有钛礼品、青铜器复制品、旅游衍生品等诸多文创产品与本土文化“嫁接”,借此提升辨识度。
增强自信度蹚出市场新路
宝鸡历史文化厚重,这也是宝鸡文创产品得以发展的根基和独特优势,这种优势让宝鸡的文创产品极具“自信”,并将这种文化自信转变为发展动能。
2019年,宝鸡文创产品以“借船出海”等多种方式,去蹚出更大的市场。宝鸡先后举办了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等高品质、高规格的文化活动,依托这些活动,宝鸡文创产品“吸粉”无数。同时,宝鸡文创产品也在杨凌农高会、上海进博会等大型展会上精彩亮相,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的目光。
带有社火脸谱图案的围巾、书包、U盘、笔记本、手机壳、眼罩、靠枕,带有浓郁青铜器风格的钢笔、茶具……一件件特色鲜明的日常用品,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2019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也没想到能与澳门客商签下20万元的订单。”我市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亚兵告诉记者,曾有人觉得宝鸡的文创产品过于“土气和原始”,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土气和原始”正是社火脸谱最为“自信”的风格。
这种文化自信,也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局中得以体现。以2018年为例,全市文化产业9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其中“内容创作生产”营业收入达1.2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9%。
创出知名度未来大有可为
文创产品归根结底是一种“注意力”产品。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业界共识是,宝鸡文化积淀深厚,既要学会“讲好故事”,又要学会“老树新花”,这样才能创出知名度高的爆款文创产品。
以“讲好故事”来看,宝鸡的文化资源多在史书中、以民间传说形式存在,缺乏可视性、观赏性,大量文化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虽然以“何尊”和“看中国·来宝鸡”为标识创作了一些文创产品,但多为挂件摆件,文化特色和品质没有完全凸显。
再以“老树新花”来看,不争的事实是,宝鸡文创产品品类繁多,其中不乏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的优秀产品,但依然难觅爆款。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企业宣传营销、市场推广不足,文创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是宝鸡没有出现爆款文创产品的主要原因。
“文创产品知名度高不高,看的就是消费者愿不愿意买,愿不愿意‘晒’!”“85后”邵丝晨是我市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他们与北京的一家公司合作,主要推出“看中国·来宝鸡”系列文创生活用品、办公会议用品、民俗元素用品,虽然销路不错,但并不火爆。她认为,未来市场“创意为王”,宝鸡文创产品亟须利用好的创意得到市场认可。
曾在2019年来我市参加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的上海水晶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路,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宝鸡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物多、遗址多、民俗工艺品多、历史故事多,这些资源很宝贵。在未来开发过程中,要考虑与年轻人沟通的问题,找到符合
当下人们审美的路径。刘路表示,宝鸡文创产品开发可以用更现代的方法去讲故事,塑造一些有高辨识度的文化角色和形象,让大家认识本土文化,继而促进文创产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