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送锦旗,点赞农业险。 赔付及时农民获得感强 渭滨区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给花椒树涂白,减少树木病虫害。
本报记者卢志平摄 金台区硖石镇村民靠种植丹参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黎楠摄 本报记者魏薇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脱贫!一直以来,农业因受自然条件制约,不可控风险高,产业发展起伏波动大。如何打破农民“靠天吃饭”的魔咒,让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上信心倍增?
政策性农业保险如同保险绳,“拴”在农业生产的各风险环节;靠引入社会力量,对农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帮扶,让农民发展前行有了“拐杖”和动力。
据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组织的扶持农业的公益性保险产品。近年来,财政部门逐年增加财政投入,作为农业保险“底金”,撬动保险公司力量,为区域特色产业、扶贫产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发农业保险产品,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弥补。随着覆盖面的逐年扩大,农民脱贫增收的底气更足,让“稳稳的幸福”成为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来,参保农户由2007年的8378户增加到2019年的近60万户,增长了70多倍。保费累计7.58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补贴6.01亿元,参保农户累计自缴保费1.57亿元,仅占总保费的20%左右,保险公司已累计赔付4.5亿元。可以说,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了抵御风险、补偿损失、稳定农业生产的效果。
普惠,提气!
冬日,岐山县益店镇永新村,农民忙着灌溉小麦、搞病虫害防治……村民冯玉琴说:“2019年2月,我们为小麦买了保险,从3月开始,旱灾一连几个月,小麦普遍减产减收,好在保险赔付安慰了大家。”据记者了解,农民 给每亩小麦交3元保费,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每亩补贴12元保费,全村2019年为4432亩小麦投保,旱灾后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岐山支公司共为村民赔付88640元。很多农民因此长舒一口气,“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补偿,真是好事。”
在风调雨顺、没有意外风险的年份,说服农民买保险并非易事,“我们的设施牢固,经得起灾害”、“买了保险,又没遇到灾,不划算!”……对于农民而言,接受政策性农业保险,有个漫长的过程。但像永新村这种,买保险后得到补偿的经历,对农民而言是一种利好信号。这些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如阳光雨露滋润人心,启迪了农民的认知。
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为确保农业保险这一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向上争,财政补”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逐步推行此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由2011年的1293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23.8万元。
农业保险险种从小麦、玉米、奶牛、苹果等传统品种,到核桃、设施蔬菜、农机互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共有27种,涵盖了自然灾害、病虫害和养殖业重大病害、意外事故等,极大地满足了农户的保障需求,基本实现了农业区域全覆盖。政策涉及面、覆盖面广,让参保农民尝到了甜头,发展农业的信心更足了!
理赔,暖心!
“农民要致富,离不开核桃树!我们合作社的这487亩地,2019年赔了194800元,参与种植的农民,心里的石头可算放下了!”日前,麟游县九成宫镇永安村核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侯龙权告诉记者,农业保险的兜底作用,坚定了农户种植核桃的信心。
说一千道一万,遇灾后及时赔付到位才心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落实落细,需要各部门成体系、成规模地把“保险绳”系到农业多个薄弱环节上。据了解,各县区建立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制度,财政、农业农村、林业、金融、气象、保监会等部门作为联席会议会员单位,从专业角度盘点风险易发生领域,制定防范措施,调拨杠杆资金,使保险公司定做投保产品和保险条款接地气不走样。
理赔紧扣农业“痛点”。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各承保机构充分了解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需求,拟定的保险条款、费率兼具适宜性和科学性。比如针对北方风灾、雪灾、雨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对设施蔬菜的棚膜、棚体、棚内作物均设置受损赔偿方案;小麦的赔偿涵盖冻灾、旱灾、病虫害等各种灾害形式;坚持扶贫特色产业优先,加大对“3+X”特色产业、贫困县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保险全覆盖。
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农村地广面多,为了让广大农户知晓政策性农业保险,各县区通过召开培训会、村镇公告栏宣传、发放宣传册、印刷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提高知晓率;在办理业务时,各村以村党支部为联系点,对接各保险公司,上门为农户讲解险种的好处。当灾情发生后,农户报损,保险公司人员会来到田间地头,受理理赔事项,请农技中心、畜牧中心等专家来帮忙测产定损,一般从农户签字、递交身份证等索赔资料到理赔,一个收割季后就可完成。
对接市场,风险防范有了“价格温度”。农业风险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市场价格的波动,一旦某个农产品卖不上价,农民亏空较多,就会影响下一年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建立价格防范型的保险很有必要。我市推出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这些险种规定,如果农产品的价格 低于种养成本,保险公司就要给农民赔付。例如有的保险公司借助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力量,用90%的保费购买了猪饲料期货,有了这个杠杆作用,即便生猪价格走低,农民仍然能拿到12%的固定赔付额。目前,我市正在探索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等创新品种,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演进。
扶贫,壮志!
促进农民精准脱贫稳定增收,关键在产业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释放效能,协同多方资源为贫困户发展壮志。
财政投入撬动社会力量为脱贫攻坚积蓄动能。财政是催化剂、风向标,体现对产业脱贫的“关心指数”。12年来,农业保险不断延伸“三农”服务触角和服务领域,着眼各县区特色产业,设立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调动全市10家保险公司共同为产业脱贫提供“保险”,实现了农业保险对“生产型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双重风险”三个全覆盖。近两年来,陇县财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全力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为陇县奶牛养殖、奶山羊养殖、大棚香菇种植、大棚西瓜种植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 障。2018年到2019年,两年共处理奶牛风险事故55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530万元,处理奶山羊风险事故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处理大棚自然灾害事故2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0万元。凤县的“助农保”保险产品,县财政投入180万元,覆盖2029户贫困户。易受霜冻的“凤椒”,农民在绝收的情况下,每亩能获赔700元。这些特色险种成为山区农民脱贫的有力支撑。
理赔专业及时,群众获得感强。好政策只有在基层“开花结果”才是真的好。为了让贫困户快速获得理赔,增强发展信心,各家保险公司都派驻专人到所服务的片区进行政策宣传、日常服务,让群众了解保险的优点;一旦发生灾害时,保险公司会在24小时内派专人到现场查勘定损,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会将保险金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太白县咀头镇凉峪村贫困户高军剑说:“2019年夏天,我的5亩白菜因内涝泡坏,理赔人员来查勘定损很及时,不到一周时间,锦泰财险就给我赔了500多元,我很感动!”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随着十多年来的宣传及“磨合”,保险理赔的专业及时,让很多贫困户有了较强的获得感、体验感,群众真心拥护农业保险,主动续保热情高。
众志成城,为贫困户发展壮志。近年来,宝鸡把对贫困户的帮扶嵌入到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发展中,全市已有5521户农业经济组织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了“贫困户背靠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有保险公司支撑”的新架构。原本弱小的单个贫困户,因为有了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定向帮扶,以及保险公司的保障支撑,形成了“稳农增收”的良好态势。扶风县城关街道王家台村的十多位贫困户告诉记者,他们在汇丰鑫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班,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影响,公司获赔5万多元,减少了损失,稳定了发展,他们也得以安心上班。
贫困户抗风险的能力最弱,政策性农业保险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对变幻莫测的农业生产风险而言,是非常稳妥的一道屏障,避免农户因灾返贫,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据统计,全市产业扶贫对象有8.75万户,目前有35万人受到农业保险的“呵护”。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创新补贴政策、优化补贴结构,与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财政政策一同扶持农业生产,与扶贫政策一起构建“多层次、多方式”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稳定保障新体系。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创新补贴政策,优化补贴支出结构,将政策性保险与扶贫政策、惠农政策紧密结合,在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农业防灾救灾等方面,织密农业保障网,构建保障新体系,一同大力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稳定保障新体系。
渭水悠悠,沃野千里。宝鸡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今,在各种资源和力量的支撑下,宝鸡农村农业的发展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