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效益下滑改造迫在眉睫
冯家山水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总库容4.2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86亿立方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自建成以来,为宝鸡金台、高新、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等县区的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然而,冯家山水库修建之初,农田灌溉是以人民公社为主体开展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由集体到个体的转变,冯家山灌区的农业生产体制和格局也在逐渐变化。冯家山水库管理局灌溉科科长刘军强说:“以前,农村生产队集中种地、集中浇灌,用水流量大、时间长,水库的作用明显;现在,农民各家各户的田地面积不同、作物种类不同,用水的流量和时间没办法统一,导致灌区灌溉用水利用率降低,灌溉效益也随之下滑。”
不仅如此,由于冯家山灌区的渠道是基于当时农业生产方式而设计的,时至今日,已在长距离供水、小流量引水等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扶风县午井镇原子头村农民张安宜说:“要灌溉我们这里的田地,就得通过南干渠的干、支、斗、分、引等各级渠系,才能流到田间地头。一次灌溉所需要的流程长、时间久。”
此外,冯家山灌区原有的一些配套设施严重老化,又缺少一些新的配套设施,难以根据灌溉需要随时调水用水。2018年,灌区灌溉用水149万立方米,收入22万元,灌溉效益不尽如人意。
补齐工程短板实现整体提升
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具体怎么实施?据冯家山水库管理局项目办主任任军海介绍,主要通过“散改聚”“零改整”“长改短”“泄改存”来实现灌区的整体提升。
所谓“散改聚”,就是要让灌区基层干部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工作惯性,调整精神状态、激发干事激情、鼓励创新创造,形成比拼争先、干事创业的氛围。同时,动员县区组建灌溉专业队,既可以解决灌溉组织难、效率低等问题,也可以解决群众缺劳力、怕麻烦等问题。
所谓“零改整”,就是将现有零散的调水和蓄水工程,改造为蓄、引、提结合的现代化灌溉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实施“渠库(塘)结合”工程,即利用渠道穿过河流或沟道时的填方体兼做蓄水坝,使其上游侧蓄水形成水库,形成蓄、引、提结合于一体的骨干水源工程。
所谓“长改短”,就是将一条渠道一个灌溉系统,改为以村组为单位的区域性、局部性的灌溉系统。利用灌区干支渠补水,或把非灌溉季节的河川径流引入灌区内部的库塘存蓄起来,由灌溉供水中心自行管理调度,将长距离供水方式改为短距离供水,实现“闲时灌塘、忙时灌田”。
所“泄改存”,就是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入手,将汛期洪水转化为非汛期灌溉用水。在汛期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防洪工程,将洪水调配到塘堰、池涝、灌区干支渠以及小型水库等灌溉区域网络,用“锅碗瓢盆”拦蓄更多的水资源,以备出现供需矛盾时使用。
打通农业命脉助推乡村振兴
水利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深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命脉”。我市启动实施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就是要通过转变理念、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强化设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满足群众及时便捷灌溉的需求。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副局长蔡银科说:“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中型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也把‘工程补短板’作为今后水利发展的重点予以推进。对我们而言,配强基础设施、保障粮食安全、全力改善民生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勇担重任、全力以赴。”
实施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更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市水利局党员干部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利用三天时间,对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陈仓区的12个灌溉管理处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灌区大部分群众都有灌溉的意愿,特别是租地种植大户的灌溉意愿更为强烈,但现有灌溉设施落后,调水用水不方便,群众的灌溉需求长期难以实现,久而久之便对发展产业失去了信心。
因此,我市水利部门将紧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构建互连互通、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灌溉水网,做好从“中间的N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灌溉用水保障,推进冯家山灌区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水保障”。
始终把满足群众需求放在首位
——访市水利局局长王雪峰
水利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做好群众生产生活等用水保障,是水利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实施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让灌区的水流进群众的农田,滋润群众的心田?日前,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市水利局局长王雪峰。
王雪峰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冯家山水库灌区为我市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灌区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统一经营设计运行的,与现有的承包到户、分散耕作方式极不适应,灌区工程整体功能下降,作用发挥衰减,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求。然而,灌区线长面广,要动“大手术”显然不行。因此,此次启动实施的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主要是将现有单一、零散的调水和蓄水工程经过科学调度,形成多源互补、蓄泄兼顾、丰枯调剂、调控自如、渠库(塘)相通的现代灌溉系统。“巧落几枚子,激活一盘棋”,这样既能控制工程成本、节约工程时间,又能有效发挥工程价值,从而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王雪峰表示,冯家山水库在改革开放后虽然新增了城市供水、工业园区供水等功能,但灌区姓农、为农服务的主责主业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是对灌区灌溉系统的一次全面重组和改造提升,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具体举措,也是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群众早日受益,近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涉及的各相关县区按照市上编制的统一规划,分县区制订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项目可研及初步方案设计,积极争取中省水利发展资金,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保证落实工程建设资金需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涉水法律法规宣传到位,为项目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张新地:
要让远水解近渴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冯家山灌区目前就面临这样的问题,灌区末端的农民想要浇地,一方面单家独户需求量小,另一方面长距离大流量从水库调水浪费太大。冯家山灌区渠库(塘)结合灌溉工程,就是要把远水存放在田间地头,便于农民随时引水灌溉。
此工程总投资5.69亿元,以冯家山水库为调蓄中枢,主要包括提升改造灌区沿干6座渠库结合工程,新建3座县管小水库、提升改造2座县管小水库,新建或恢复48座陂塘/调蓄池,提升改造冯家山干渠槽蓄6段等四个部分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完善。根据工程权属,分级建设,分期施工,2019年全面启动建设,2020年基本建成投用。
灌区群众刘文昌:
这是一项惠民工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农田由村组集体组织耕种,浇地一直用冯家山水库的水。进入上世纪90年代,集体生产转为家庭经营,各家用水需求不一样,就没法再组织集中放水、同时浇地了。久而久之,大家觉得浇不浇地无所谓,也就不再想着咋样把地种好了。
这次冯家山灌区升级改造,将对灌区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现实、具体问题给出解决办法,让农民不再为浇地发愁。有了积极性,农业生产就有了保证,种地的收益就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说到底,冯家山灌区升级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