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名师的5分钟
  我把所有内容讲完了,距离下课时间还有5分钟。更要命的是,这堂课是我的“首秀”,而且台下听课的不仅有校长,还有我敬佩的一位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张来生。
  站在讲台上,我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就在这时,张来生老师和蔼地说:“小朱,剩下的5分钟,可以交给我吗?”
  我如释重负地把书本交给了张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次《桥》这篇课文,我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可以吗?”张老师和蔼地说道。“好!”只听学生们齐声答道。
  “《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张老师的声音柔柔的,好听极了。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不知为什么,原本上课时一个个像蔫了的皮球一样,气得我干瞪眼的“熊孩子”,此时却都乖巧、认真地读着课文。
  突然,我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张老师在读的时候,不时变化着手势,提醒同学们这里要读得平缓些,那里要读得高亢些。他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把不同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发出悦耳的读书声。
  读到最后,张老师还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窄窄的木桥”“逃生的生命之桥……”学生们抢着回答。
  “同学们,这不仅是一座木桥,也是人们逃生的希望之桥,它更是代表着共产党员的精神之桥……”张老师的几句话把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升华了文章主题。
  张老师刚讲完,铃声也响了起来。仅仅5分钟,张老师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一门艺术课、一门哲学课。回想自己平时备课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教学时“为教而教”,一味追求教学质量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羞愧难当。不过,张老师的5分钟让我明白了如何上好一堂课。今后,我会以张老师等名师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智慧型、学者型的好老师。
  (作者系陈仓区慕仪镇中心小学老师朱永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