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老年人如何搭上互联网快车
■本报记者秦玮玮



  电子支付、网络订票、网上购物……如今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便利。然而,不少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充分享受这些便捷服务。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65.3万人。那么,互联网时代,如何让“银发族”搭上互联网“快车”,共享科技发展成果与红利呢? 
  乐意触网又担心遭遇诈骗
  最近,64岁的市民罗云发准备和老伴坐高铁去平遥古城转一转,经常听儿女们说网上可以订票,但是老人不会操作,只能让孩子们帮助订票。“如果我们自己会订就方便多了,但是网上订票需要绑定银行卡,还要接收短信验证码,操作流程有些复杂,我们年纪大了记不住,怕点错了。”罗云发说。
  家住凤翔县的赵会英老人也有这样的苦恼。“我也想像年轻人一样扫码付款,但是就怕不安全。”赵会英老人说,虽说她会使用微信给女儿发信息,和外孙视频聊天,但是用手机支付、缴费、打车、点外卖等,对她来说还是不敢用。儿女们也常给她说,网上有很多诈骗手段,不要在手机上乱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许多老人乐意“触网”,想体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并且一些“时尚”的老人已经体会到了便捷,但大多数老人因接受程度慢、担心网络诈骗等原因,而对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望而却步;即使有的老人拿着智能手机,但其复杂的功能总是让他们心生恐惧,生怕一不留神按错键就被意外扣款,智能手机也只能当老年机用。
  手机课堂教授老人上网冲浪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中存在的问题,我市不少社区举办了手机课堂活动,聚焦老人所需,帮助他们融入智慧生活。
  “怎么添加微信好友?”“我的照片怎样分享到朋友圈?”“用手机打车怎么操作?”……前不久,高新区渭水苑社区举办的老年人手机课堂上,十几位老年人拿着智能手机,一边听老师讲解操作流程,一边自己琢磨,时不时还提出问题。
  “去年我们已经举办了9节课的老年人手机课堂活动,效果特别好,今年我们又上了8节课,而且都有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的内容,老人们非常感兴趣。”社区工作人员张静告诉记者。
  渭水苑社区居民孙师傅参加完手机课堂后收获满满:“我不仅学会了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还注册了抖音账号,自己能制作小视频了,一下子感觉时髦多了。”今年65岁的社区居民王阿姨学会了用手机点外卖,当外卖小哥将王阿姨点的餐送到她手中时,她激动地说:“我也跟上时代步伐了!”
  而金台区东风路街道石油社区今年开展的老年人智慧课堂,同样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社区工作人员张海洋介绍,今年在惠民公益创投活动项目征集中,不少老人反映,希望开设手机课堂。针对这一需求,他们和宝鸡芳华公益服务中心合作,举办了智慧课堂活动。“第一节课时,预计会来四五十位老人,没想到当天来了100多位老人,房子里坐得满满当当,可见老年人对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的热情非常高!”宝鸡芳华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刘真楼告诉记者,他们上课的内容包括微信、支付宝、淘宝的使用,手机缴纳水电费,以及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教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也是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尽快与“互联网+”时代接轨。
  多方协作共同开展数字扫盲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互联网+”的便利,除了社区开展手机课堂,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宝鸡市老年学会会长田芸苔认为,当前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增加电子业务办理的同时,应保留部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满足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同时,在一些电子业务办理机前张贴办理流程,或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和指导老人操作。
  “老年人也想尝试电子支付,但是又怕操作失误导致绑定的银行卡被扣费。”渭滨区社区教育学院培训部教师梁权建议,老年人在手机支付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免密支付和指纹支付,在支付前应确认金额,再输入密码。市民刘芸熙表示,不仅要帮助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时代,更要确保他们安全地融入。作为子女,一方面要多关心父母的诉求,耐心帮助他们熟悉智能设备,另一方面应当为老人上网充当助手与“防火墙”,让老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市政协委员王秋红告诉记者,帮助老人融入互联网时代,首先要鼓励他们大胆接触网络,敢于尝试智能手机;社区以及公益组织可以将手机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数字扫盲”,扩大普及面,让城乡老人共享智慧生活;此外,企业也可以生产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操作简单的智能手机,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不掉队。 
  

声音
用爱心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周淑丽

  电子支付、上网挂号、发微信朋友圈……如今,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适应新事物较慢的老年人来说,互联网在很多时候却成了他们与社会之间一道看不见的“数字鸿沟”。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有专家呼吁,要培养老年人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保障老年人网络环境安全,加大该群体的网络内容生产,打通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陪伴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我市不少社区都开展了为老年人教授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活动,这一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以此为例,更多的社区、公益组织,甚至商业组织,可以针对老年人定期举办服务知识讲座,满足他们对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家人也应对老人多些爱心和包容,教他们使用智能工具,让老人融入信息时代。同时,企业在智能应用的开发上,也应兼顾老年人的感受,推出适合老年人简单易操作的界面设计。此外,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医院挂号、手机缴费等,要留足人工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要耐心帮助,让老年人逐渐适应。
  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再高级的智能应用工具,也应当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特别是照顾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共享信息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