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凉泉村文化活动舞台 龙泉至今喷涌不绝 支广会介绍本村家训家规 上凉泉村文化广场上的孝文化木雕 “村上原有一块‘毅勇神武’的牌匾,龙泉乡勇的名声响当当。”“咱村的乡约村规有五百多年岁数了。”“明清两朝村里69人取得功名。”……12月16日,陇县东风镇上凉泉村村民围着一口泉谈论村庄故事。
为何这里文武人才频出?又为何有支姓等罕见姓氏聚居?村民为何会珍重一口泉?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来到上凉泉村探寻一二。
文武人才频出的密码
上凉泉村的乡约村规始于明代,清代《龙泉志稿》《龙泉新志——陇县东风镇上凉泉村史》记载:“明嘉靖至清咸丰年间,王韬、王永清、杨绍祖、赵笃、赵守谦、肖经权、支铨等人相继制定了《龙泉乡约十条》《龙泉家训五则》《龙泉乡约注》《龙泉家训注》,规定了勤耕作、尚俭约、重婚姻、禁游荡、忌嫖赌、禁懒惰等乡约家训。”传承四百多年的乡约村规,正是该村人才频出的密码。
村史显示,明清两朝,此地取得功名者69人,其中秀才47人、赐进士1人、贡生1人、拔贡1人、武举武生员19人。可贵的是,这些人大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如曾任四川资阳知州的赵本熙,他为官清廉、政声卓著,为官期间只寄回家160两银子。
上凉泉村人才频出的原因,还得从一口泉说起。村广场有一口被加固修缮的泉,名唤龙泉,泉水数百年从未干涸,至今喷涌。村子因泉得名,明永乐年间置龙泉里,清咸丰年间改设凉泉寨里,后村子东西扩展,分为上、下凉泉村。61岁村民赵金明回忆,通自来水之前,这口泉曾是全村人的饮水源。龙泉水质纯净、甘甜、清澈,明代人赵廷钖写诗赞龙泉:“龙泉水清如镜明,鱼翔浅底遏飞舟;三冬一片白雪景,独见此处草色青。”
龙泉清白无私的品质,被上凉泉人化入乡约村规中,形成了以泉为鉴、淳朴厚德、清白传家、尊文重教的村规家训,从而孕育出一批批优秀子弟。三年前,上凉泉村村民赵正心义务编撰了《龙泉新志——陇县东风镇上凉泉村史》,他说,始于明代的乡约家训有养德、处世、齐家等多个部分。如《龙泉家训注养德》里有:“笃实尚行,洁白传家。诚学致理,戒勿奢华……”家训在当地广泛推行,成为处理事务、教化乡民的行为准则,日复一日,民风蔚然。
六年前,在旧乡约村规基础上,村民们去芜存菁,讨论形成新村规民约,并竖牌将其陈列于村广场之上、龙泉之旁,提醒村民继承好村风。
支姓与王姓来源之谜
上凉泉村曾有王家大院、蓝家大院、支家大院等传统民居,至今均已不存。唯遗存有石狮子、残碑等老物件,传递着些许信息。
上凉泉村村委会副主任支广会介绍,村里约有三百余人姓支,居住相对集中。宝鸡地区支姓罕见,这里缘何有支姓人聚居?据村史载,东晋十六国时期月支人支雄是本村支姓始祖。月支人为古代游牧民族,支雄为后赵的龙骧大将军、大司空。《北朝胡姓考》记载:“石赵时有司空支雄,骑将支屈六……皆月支人。”清嘉庆三年,铜川一支姓人在陇州充入军籍,后定居上凉泉村王家山,支姓由此繁衍开来。
始建于明代的王家大院据传曾是陇州民居之冠。相传,该村王姓为东晋时期王猛后裔,王猛是前秦苻坚的谋士,有六子。王氏世居咸阳一带,宋亡后于元朝初年定居龙泉里,耕读传家。明朝时,该村王韬、王永清先后中举,荣耀乡里。王家大院在这一时期建成,大院坐南望北,为四合联式院落,由正院、西院、东院组成,各院间有耳门相通连接,大院里的木雕、石雕十分精美,可惜在明崇祯年间被毁。
虽然姓氏、家族不同,但上凉泉村人却异常团结。明嘉靖十五年,当地人王宗轼创办龙泉乡勇,约30名村民驻守凉泉堡,用梭镖、弓箭等武器多次打退盗匪抢劫,被陇州知州赐予“毅勇神武”牌匾。清朝时,龙泉乡勇曾先后剿灭匪患十多次,保护老弱妇幼免遭土匪欺凌,龙泉人的勇敢、团结,闻名乡野。
一则感人的民风故事
上凉泉村的乡约村规里还有一条——“协助危难,关爱弱小。”这并不是一句空谈,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就发生了一则收留难民的感人故事。
1938年,黄河花园口被炸,大批河南难民来到宝鸡地区避难,温县、原阳等地17户60多人来到上凉泉村。全村人一致认为国难当头,救助同胞理所应当,遂热情接纳了来村避难的所有难民。村民赵栋儿、赵明义、支永贞、王仲杰、肖德海等人无偿腾出房屋、窑洞、磨坊等让难民安家居住。赵志明、赵三保等人把东台梁南侧的一大片土地山林,无偿提供给5户难民做瓦盆等陶器。这批难民在上凉泉村或拾荒种地,或经营小生意,或做木工泥瓦匠维持生计,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村民热情纯朴,难民勤劳善良,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建立了深厚感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55年,这批难民大部分返回原籍。张福生、刘华容等人只让儿女返回原籍,自己一直定居上凉泉村直至去世。上世纪70年代,曾有7名难民子女来到上凉泉村,难民子女紧握上凉泉村村民的手,感谢上凉泉村人的善待之恩,言谈之间,众人不禁泪眼婆娑。
如今,上凉泉村人仍继承着善良纯朴、清白传家的好村风。村风民风看似无形,但它在潜移默化之中涵养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的风貌,恰如那汩汩流动的龙泉水,滋养着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