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精准发力拔穷根久久为功奔富路
张欣钱卉茹








  日前,金台区金河镇洪水沟村温室大棚里的香椿长势喜人,再过一段时间,反季节香椿就可以采摘了,将成为市民春节餐桌上的一道珍馐,农户们腰包要鼓了,丰收近在眼前。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金台区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一个个助农增收项目落地见效,一个个村落涌动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潮,昔日“致富无门路”的乡村走上了一条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党建引领促脱贫
  2018年,金台区创新探索出“党建+能人”乡村治理模式,在全区68个行政村成立“能人工作室”,聘请为人正派、处事公平、热心农村事务的老党员、乡村致富能手、离任村干部以及在村里有影响力、有威望的能人240余人,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发展各项事务。
  金台区金河镇洪水沟村就有这样的“能人工作室”,“能人”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致富。多年来洪水沟村发展香椿种植产业,过去自然生长、粗放管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香椿产量低、季节性强、经济效益较低。2018年在洪水沟村“能人工作室”的积极建议下,村上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带领香椿种植合作社成员先后赴河南、山西取经,学习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促进了香椿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了把香椿产业做大做强,村委会主动出击争取项目资金,村党支部成员率先带头抓住农时,每人出资1万元先期进行开工建设。后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大棚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精细化控制温度、湿度、肥量,主打反季节香椿种植销售。如今,村上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可就近参与香椿种植,女性每天获得40元工资,男性每天获得50元报酬,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还能享受1400元的分红。“既能顾上家,又多了份收入,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不少贫困户向笔者吐露心声。如今香椿长势喜人,到2020年春节前夕,30亩香椿即可采摘,合作社预计收入30万元。
  金台区金河镇洪水沟村党支部书记董宝彦对此深有感触。“区上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大力推行‘党建+能人’模式,我们村得到了实惠。”他乐呵呵地说,农村“能人”智囊团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各项事务发展,也是对村“两委”工作的重要“补位”。基层治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全域联动”,带动了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发展共谋、环境共建、乡村共治、成果共享”,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全区“能人”密切配合村“两委”工作,凭借自身在资源、资金、声望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治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能人”凭借威望和社会阅历,从农村风俗“老理”出发、家庭亲情入手、自身“辈分”入手,运用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积极调解村内信访维权、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近两年来,全区乡村“能人”共调解矛盾纠纷130起,协助开展村内重点工作44起,为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关街道福临堡村“能人”出点子想办法,与村“两委”群策群力,成功争取到全市第六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福临堡村仓储中心破土修建,建成后每年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金河镇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反哺桑梓,“产业能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0余名“能人”返乡,发展产业10余种,带动贫困户就业近200人。
  据统计,自“能人工作室”成立以来,全区先后组织开展公益活动15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党建+能人”模式,创新了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组织基础。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党建+”与民意同频共振,金台区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凝聚起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强大力量。
  “精神脱贫”激发内生动力
  2019年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是打赢精准脱贫三年行动攻坚战关键年。为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今年,金台区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挺在前面,针对全区287户主要因内生动力不足致贫的贫困户,以全区未脱贫的贫困家庭为主体,以分布在硖石镇、蟠龙镇和西关街道等镇街的脱贫户为重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区上组织人员结合全区激发内生动力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印发了《金台区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工作手册》;指导各镇街、村和各包抓部门规范化开展脱贫攻坚激发广大贫困户内生动力工作。通过“扶志”和“扶智”相结合,从典型引导、文化助力、造势宣传等方面,送政策、谋产业、授技能,确保贫困家庭人人有干劲,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
  黑土猪养殖是硖石镇董家村传统产业中的招牌产业,近年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为让群众能富起来,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养猪场,以此来带动群众发展黑猪产业。随着合作社的成立,当地的黑猪养殖上了一个新台阶,养猪数量翻了一番,村民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杨军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养殖户里面值得一提的一个人。
  今年37岁的杨军强,中等身材,黑黝黝的皮肤,为人忠厚话不多。杨军强家里有9口人,由于他没技术,找不到挣钱门路,一家人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面对杨军强的实际困难,在“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指引下,帮扶干部们下决心要为杨军强“找病根、开良方、下猛药”。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分析研判,很快对他的困难做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制订了翔实的帮扶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军强也渐渐地由心动开始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每次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都很认真,没过多久,杨军强就掌握了种植柴胡、嫁接核桃和黑猪养殖的技术。帮扶干部又帮他联系信用社争取到5万元小额贷款,帮他购置了柴胡种子、核桃苗和猪崽。从那时起,杨军强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目标。在帮扶干部两年多的精准帮扶和他自身的勤奋努力下,如今他已种植了柴胡13亩、核桃10亩、黄杨苗木3亩,养黑猪15头,年收入稳定超过5万元。
  杨军强说:“现在村上有合作社专门发展黑猪养殖,扶贫干部们又尽心尽力地帮着到处联系销路,我要抓住机会,把养猪规模再扩大一些,把收入再提高一些。”今年杨军强也考取了驾照,再攒点钱他就能买辆面包车一门心思搞种植和养殖。2017年他摘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他为自己靠劳动致富感到光荣。
  杨军强脱贫致富是自身勤奋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帮扶干部们几年来对他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他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让贫困户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并最终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今年以来,金台区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七夕节等时机,各成员单位以文化下乡、民间传承民俗活动为载体,组织80多名书法爱好者开展了以“心系百姓、倾情挥墨”为主题的送春联活动,2000多名市民参与的“百锣千鼓迎新春”展演,1000多人参加的“脱贫攻坚奔小康、不忘初心颂党恩”喜迎元宵佳节文艺会演,3000余人参与的“元宵节灯谜趣味游戏”等活动,并举办4场全区“我们的节日”示范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集聚各方力量,倡导农村新风尚。
  区上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组织35家各级文明单位,对12个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发挥32个社会组织行业优势,开展社会帮扶活动40多次;开展54场村民道德评议会,不断发挥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在45个村规范红白理事会104场次,在65个村修订村规民约443条,开展树典评优活动并评选出诚信村民22名、好孝子12名、好媳妇18名、孝顺家庭17户、区级以上文明家庭8户等,为全区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树立了榜样。继续举办道德讲堂,在全区举办以“宣讲励志故事,激发内生动力”为主题的各类道德讲堂184场次。推广好家风好家训115条,邀请自强励志道德模范、乡贤能人、致富能人讲述勤俭持家的好家风、好家训,介绍发家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能。
  今年以来,金台区整合媒体资源,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宣传效果,努力提振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在全区农村更新30多处电子屏幕,为35个村在楼体沿街(路)、墙体等显要位置制作250块宣传广告;广泛宣传道德模范、“金台好人”及身边的自强励志先进人物事迹,引导广大贫困户树立以勤劳致富为荣、以失信懒惰为耻的价值取向;发布红黑榜134次,树立了光荣脱贫的致富榜样。征集了150多张贫困户通过勤劳双手脱贫致富、收获喜悦心情的照片,制作成“笑脸墙”在15个重点村统一安装展示。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激发脱贫热情,进一步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营造想脱贫、谋脱贫、帮脱贫的浓厚氛围。
  心理扶贫助脱贫
  告别了半山腰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7亩小麦、6亩柴胡、近5亩玉米……家住金台区硖石镇暴家河村的白让绪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谁能想到,2年前的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悲观的情绪让他意志消沉,不愿与人沟通。说起自身的变化,白让绪说,金台区一系列扶贫政策帮他渡过了难关,扶贫干部、心理咨询师常常与他谈心,解开了他心中的“苦疙瘩”,让他重燃生活希望。
  就在这一年,金台区创新医疗救助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身心兼治”健康扶贫模式,以蟠龙、硖石、金河等镇的7个省级贫困村为重点,制订心理健康扶贫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设立心理健康扶贫咨询点。紧紧围绕“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的思想,实施“开展普查、分类施治、创新载体、注重宣传”心理健康扶贫“四步走”解决重点人群心理问题工作方案,逐步改变贫困人口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引导其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
  “工作人员大老远上门来,一遍遍给我讲政策,开导我,确实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被困难吓倒的人;这么多人关心我,事在人为,我得活出个样。”白让绪的信心增加了,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说:“有了政府的补贴,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没花一分钱。在区上领导的关心下,我老父亲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现在康复状况良好。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还经常来家里看望我,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如今,在大家的鼓励下,白让绪种粮食、挖药材、编箩筐,外债还得只剩下1.1万元。区上还为暴家河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实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及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多了,周末、长假游客络绎不绝,白让绪和村民们的土特产更是卖得火热。笔者来到白让绪家,家里的柴火堆放整齐,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院子里正晾晒着柴胡,白让绪的生活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我都觉得自己还有用武之地,人比过去开朗精神了。”白让绪乐呵呵地说。
  2018年至2019年,金台区在全区范围内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7场,受益群众550人,630人完成心理健康评估筛查,为37人定期提供面对面心理健康咨询,对2名典型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实施了心理疏导治疗。金台区“身心兼治”健康扶贫新模式,让全区健康扶贫跑出加速度,激励贫困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努力克服眼前困难,在社会各界的帮扶基础上,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奔向美好新生活。
  据悉,2019年,金台区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493户1342人实现脱贫,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102.4%。今年以来,金台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牢牢把握“六个精准”“八个一批”要求,聚焦问题整改和年度减贫任务“两条线”,围绕“支部带头、两业齐飞”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帮扶举措,巩固脱贫成效防返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金台区跻身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位列44个非贫困县区第6位,是宝鸡市第一和唯一县区入列。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党建引领助脱贫等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学习强国”、《陕西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五彩山村暴家河、胜利村西府老街、玉池公社等成为全市脱贫亮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