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要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和情绪表达
——从十二届国展草书评审看当代草书的现状问题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十二届国展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
  十二届国展草书作品来稿11063件,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文字审读、面试诸多环节的十多天,千淘万漉,最终评定220件作品入展。从入展的作品看,有几个特点:
  第一,书体齐全。在220件入展作品中,看到了浪漫的古草、厚朴的章草、优雅的小草、恣逸的大草、奔放的狂草,品类齐全。
  第二,取法多样。在220件入展作品中,可见张芝的天纵颖异、皇象的谨严精致、索靖的率情运用……取法多样。
  第三,审美多元。在220件入展作品中,有婉约流美的稿书,也有粗犷雄强的榜书;有字字独立的古草、章草和小草,也有满纸烟云的大草和狂草。
  第四,深入经典,基本功扎实。入选的作品,不论取法章草、今草、狂草,还是明清各大家,基本功都相当扎实。
  第五,新人多。十二届国展草书,有一部分老作者,但更多的是陌生名字,新面孔。其中一部分90后大学生,写得不错,获得评委的首肯。说明我们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草书事业后继有人。
  当然,缺憾和不足也是存在的。这里面的情况,可归为三类:
  像古人。大部分作品还停留在临摹状态,是根据临摹所形成的习惯、留下的记忆,进行集字、挪移式的复制和默写。
  像时贤。有一部分作品直接模拟当代名家……拜师求学是需要的,是有益的,但更多的是要学习导师的为艺取法、处事修德。
  像别人。有一些作品,虽不酷似古人,也不直拟时贤,但仍然似曾相识。作者无艺术主见、无创作定力,爱追风赶时髦,从过往大展获奖入展作品中找样板,依葫芦画瓢,拼凑,没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和情绪表达。
  书法艺术看上去最为简单,实则最难成就。扎实功力、综合素养、艺术才能,需要长久磨砺和积累,需要反复摸索和探寻,不能急于求成。当然,不能急于求成不等于不思求成。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仿写他人、没有自己的书法创作现状,与多年来形成的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是有一定关系的。
  (节选自12月10日下午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召开的“国展论坛”上刘洪彪同志的专题报告《把好评审的风向标、方向盘——从十二届国展评审思考当代草书发展的相关问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