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工人正在对厥湾村千亩桃园道路进行养护 厥湾村村民郭新科在果园劳作 甘庙村路通后建起花椒深加工车间 渭滨区高家镇厥湾村村民种植油桃之初,不会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厥湾村的“油桃经济”能显现出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村油桃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每年为村民带来收入400多万元。
村外的人都说,是油桃带动了厥湾村致富;但厥湾村的乡亲们都明白,是那条盘山而上、顺畅通达的产业路,让厥湾村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希望之路
驾车沿着谭厥路蜿蜒而上,路面平坦。“再往前走一段,到了厥湾村,就能看到我们筹资修筑的产业路之一——千亩桃园道路。”渭滨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姜保强告诉记者,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产业致富路”,于2016年底动工,2018年上半年完工,全长3.2公里。
车行其上,畅通无比。回顾这么多年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姜保强所有的感慨化为一句话:“硬骨头终于啃下来了!”
在一片油桃园外,村主任王永田早已站在路边。“路通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看到了希望!”提起这条路,他指着路两边的油桃园,难掩心中之喜,“有了这条路,这满园子的油桃才有了好销路!”
据王永田介绍,厥湾村第一次种植油桃要追溯到1996年,当时,由于交通很不便利,没人愿意来村里指导种植,村民全凭自己摸索,结的果子虽然口感很好,但总是裂口子,拉出去卖,还要再在疙瘩路上三摇两晃,每年的产量不少都损耗在运输上了。无奈,最初种植油桃的一批村民都在坚持了几年后,挖掉了辛苦养护的油桃树。
交通,显然成了厥湾村沟通外界、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来了走不了,走了不想来。这是多年前渭滨区不少山区村和贫困村交通问题的真实写照。
同在渭滨区高家镇的甘庙村,当年承受着和厥湾村一样的“痛”。该村村支书李春会表示,他们和周边的村子一样,都在一门心思发展产业,但路不通,常常让他们事倍功半,愁也没用!
从“封闭”到“开放”,转变从新一轮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开始。为了打通“产业致富”的门路,近年来,渭滨区交通运输局积极与区农业、林业等部门对接,结合镇村产业发展需求,争取各级投资2886万元,修建水泥混凝土道路18.2公里,先后建成了刘家槽樱桃产业园道路、石鼓现代农业产业园道路、八角塬农业观光园道路、厥湾千亩桃园道路等。这一条条产业路,对于渴望脱贫致富的村民来说,不仅是小康路,更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幸福路、希望路。
产业之兴
如今,走在渭滨区的山、川、塬地区,一条条硬化公路环绕着一座座大山,不仅连通了一个个村庄,还通向了外面的世界。
今年67岁的郭新科是厥湾村三组村民,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果园里劳作。“果园旁边修了路,可给我解决了大难题了!”郭新科告诉记者,他种植了6.5亩油桃,以前每到丰收季,他就得用桃笼装好,一担一担挑着卖,一笼50斤桃子,一次最多只能挑两笼,要是碰上下雨天,那真是愁人呢!但现在好了,客商可以直接开车前来收购,游客还可以进园采摘,不仅省了人力,还因为果子更新鲜、成色更好,价格也上涨了一些。
“这几年,随着产业路的通达,我们的油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王永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全村有上千亩油桃,一亩地的收入按4000多元算,一年下来,全村收入可达400多万元呢!
神农镇刘家槽村与高家镇厥湾村只隔了一座山,路不通的时候,两个村几乎没有交集。这几年,路通了,两个村的致富产业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起来。
“我们村主要种植樱桃,以前樱桃销售不方便,这东西本身就娇贵,成本又高,所以大家都不敢多种。但现在不一样了,交通方便,销路不愁,村里的樱桃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该村樱桃种植户郭宝成告诉记者,如今,每年五六月,樱桃成熟,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村办樱桃交易市场每天客商熙熙攘攘,快递公司驻扎揽件,轻松发货。游客在这里品尝完新鲜的樱桃,转身就能开车去旁边的厥湾村摘油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厥湾村和刘家槽村这样依托产业路致富的村子还有很多。从种粮食到种经济作物,从自给自足到发展商品经济,各村的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越来越富裕,这种变化都离不开渭滨区交通运输局的帮扶。
造血之势
四通八达的农村硬化道路,就像毛细血管一样通往各个村组,通往田间地头,不仅给农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也让不少“沉睡”在山间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产业路的通达,最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改变了不少沿线村民的思想观念,使沿线村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渭滨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赵拉平告诉记者,扶贫先扶智,路的畅通让很多村民有了经济头脑,同时还吸引了一些外出创业的人回乡,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就业、投资。
高家镇甘庙村有1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花椒,全村共种植花椒3000余亩,目前挂果的就有2000余亩,但以往面对“村大、分散、路难行”的情况,集中销售和产业链延伸显得遥不可及。
2018年,在渭滨区交通运输局不懈努力下,“最后一公里”建设打破了甘庙村的发展“瓶颈”,从此,不仅村通,还实现了组连。当年,村里就建起了花椒交易市场,让村民种植的花椒有了集中销售的场所,平均一亩6500元,2018年全村花椒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同年9月,村上成立了甘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350亩栽植花椒,并套种丹参100亩、射干150亩、连翘100亩,吸引了河北省安国市瑞茂中药材销售有限公司收购。“一亩地,两份收入!”李春会笑着说,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村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今年55岁的温会东是甘庙村村民,很多年前就外出创业做水产、酒店生意;家乡的路修好之后,他将资金引流回来,在村里办起了大东苗木合作社,主要培植白皮松等绿苗木。而远在河北做冷饮批发生意的王小宝,也在听闻家乡交通便利的消息后,于2018年回乡,流转土地300亩,成立了槐斗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给新栽的花椒苗遮阴,他还在地里套种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今年,甘庙村又建起了花椒深加工车间,对花椒进行烘干、清筛、包装、花椒籽榨油等工序,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何小莲是厥湾村一组村民,今年3月,她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开业当天,就得到了旅游团的青睐,8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平日里络绎不绝的客流,不仅“消化”了她在家门口种植的农产品,还给家里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半年时间收入4万多元,着实让她尝到了“路畅客来”的甜头。她说,明年,她还要扩大农家乐的规模,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修一条路,能带动一项产业,而一项好产业可以实现‘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用。”赵拉平表示,他们努力的初心正是如此,让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让贫困“肌体”不断“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