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深耕十余年不一样的收获
——我市深化“两地三方”农业科技合作工作侧记
    对种植户进行培训

    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

    高科技检验检测中心

    秦川肉牛育种基地

    转盘式挤奶机

  本报记者魏薇
  十多年来,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显著增强,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宝鸡的矮砧苹果面积全国最大,猕猴桃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太白县高山蔬菜直供港澳、畅销海外,陇县奶山羊养殖科技化水平全国领先……这些硕果与一个“催化剂”有关,2008年,我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启动实施了“两地三方”农业科技战略合作。
  十多年来,“两地三方”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理念,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在携手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进步,提升了农业科研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培育了创新型人才队伍。
  这个探索开辟了新时代农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科技支撑。让我们从三个角度看这种变化。
  从粗放农业到精致农业
  近期,在眉县金渠镇、营头镇等地,可以看到猕猴桃园有专家的身影,“大家都施肥,为啥我家果子质量不高?”西农大专家李健军、姚春潮给果农解释:“农家肥不能直接上地,因为它不仅污染环境,还有有害生物,需要每年在五六月开始堆肥,经过几个月发酵后再使用。”
  这种田间地头的专家辅导,在眉县坚持了多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科学家刘占德和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总结出眉县种植猕猴桃的十大关键技术,让果农从粗放种植向精细种植方向转化,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业综合年产值50亿元。
  传统作务方式束缚农业生产力,农民从辛苦劳作中换不回高效益。只有提高农产品品质,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前提,刘占德介绍:“眉县猕猴桃原有‘秦美’‘海沃德’两个品种,但商品性不强,‘徐香’具有结果早、品质好、味甜浓香等优点,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到眉县以来,经多年推广,现成为主栽品种。”
  太白县是我省种植高山蔬菜的优生区。这里多年来以种植甘蓝、大白菜、萝卜和西葫芦为主,但基地连年重茬栽培,还存在虫口密度大幅增加等问题。西农大的太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在不同黄板高度诱捕、有机蔬菜生产性诱剂诱杀害虫等方面进行研究,力图找到突破口。今年该基地引进甘蓝、耐抽薹萝卜等国内外高山蔬菜新优品种,筛选出34种。据西农大教授张恩慧介绍:“这些新品种经熟化后,能有效快速在高山蔬菜产区推广。”
  这种精细化还表现在千阳矮砧苹果种植、陇县奶山羊繁育、凤县花椒种植等方面。十多年来,我市在不断提升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合作共建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4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西农大试验示范站(基地),培育引进新品种286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54项,农业走精细化管理路线渐成气候。
  从“影响一小片”到“带动一大片”
  宝鸡农业的活力来自于基层有很多土专家,他们曾是西农大专家“影响一小片”的对象,这些土专家勤学好思有知识积累,在西农大专家和农民之间架起了传播知识和技术的桥梁,有效解决了技术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引领凤翔苹果展开技术革命的土专家曹儒,从1985年开始钻研苹果高产作务技术,特别是在苹果矮砧技术方面颇有建树。说起“两地三方”合作机制,他认为,这种合作不仅是技术的实验或传输,更是一场观念、作务方式的大变革,农民尊重知识、向往改变的特点,让他感受最深。曹儒和西农大专家多年来频繁交流,总结出苹果高效栽培的16项配套技术,毫无保留地向果农传授。从2000年至今,经他培训的农民有近3万人次。
  高校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田间地头,需要农民的实践。“两地三方”合作加强了高校与地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了产业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动态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双向互动,使宝鸡特色农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通过建设田间大学、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等实训平台,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三农”工作队伍。西农大、杨凌示范区100多位专家教授,在宝鸡每年驻站200天以上,累计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农民群众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从技术投入到项目推动
  近年来,“两地三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三方每年落实经费1500多万元,支持新优品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示范推广、职业农民培训认定等。
  研发推广平台点亮了产业之光。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奶山羊、中蜂、小麦、水果、蔬菜等八个农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
  品牌塑造提高了农产品知名度。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支撑模式,推进了我市地理标志和有机产品认证,打造了区域品牌,宝鸡蜂蜜、眉县猕猴桃、陇县核桃、凤翔苹果、凤县大红袍花椒、太白甘蓝和贝母等14项农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农产品加工“十园百企千亿”工程让产业焕发活力。建成加工园区7个,聚集农产品加工企业102户,实现总产值133.5亿元。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行列,凤县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围绕宝鸡农业,各种生产要素在汇集,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添加“燃料”,相信未来,这里的“握手”更有力,为宝鸡再添一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