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宝鸡:光耀华夏点亮未来
本报记者张家旗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每一个可能,都代表着一种方向。当这些可能汇聚在一起时,才有了绵延数千年的伟大中国。
  令人自豪的是,宝鸡见证了这
  其中的无数历史拐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英雄豪杰,在宝鸡这座大舞台上,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绎,为中国奉献了最美好的未来。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我们细数宝鸡八千多年的文明史,就会发现,总有一种精神推动着宝鸡人不断向前,向着历史的康庄大道前行。这种精神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镌刻进血脉的文化基因,更来源于无数有志之士的身体力行。
  一笔春秋二三事,煌煌华夏数千年。
  让我们复盘历史棋局,探寻宝鸡依靠什么样的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刻下名字,又将怎样点亮更加美好的未来。
  周公制礼礼法让我们学会守规
  自炎帝始,宝鸡就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神农教稼、遍尝百草,古公亶父、至于岐下,武王克商、广拥天下……数千年间,宝鸡一直是文化传承的中心,但直到周公在此制礼作乐,才真正点亮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周公是在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困难情况下摄政的。当时,人们虽已脱离茹毛饮血的狂野,但并不“懂规矩”,而是凭着朴素的感情和心中的好恶行事。周公想,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模式和准则,让人能遵守它、实践它,在它的约束下看待世界、与人交往。
  于是他在宝鸡的卷阿沉思数年,创造出了礼和乐。
  有礼之后,人们懂得了规矩,懂得了礼法,懂得了道德。中华民族从此有了精神基因,此后历朝历代,人们莫不以“周礼”为尊。礼法,也成为中华文明史的基础,更是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不曾断代的文明密码。很久很久以后,德国哲学家康德写出了永恒名言:“有二事焉,恒然于心;敬之畏之,日省日甚:外乎者如璀璨星穹,内在者犹道德律令。”殊不知,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意识到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除了周公,召公也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召公没有留下鸿篇巨制,没有留下警句名言,但他却留下了爱民如子、清廉执政的美名,留下了“甘棠遗爱”的美好传说。
  没有周公和召公,中国历史也许会拐下一个不怎么美丽的弧线,让野蛮不断生长,让蛮荒不断扩大,让历史的车轮不可抑制地滑向深渊。
  难怪学者要称宝鸡为“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
  大秦崛起磨砺让我们学会吃苦
  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没有更加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出现,周的衰败符合历史定律。
  但幸好,秦国适时地崛起,结束了游牧生活的秦人,敏锐地发现定居关中的优势。经过无数次战斗和分封,他们如愿以偿地立国,并在凤翔建立了都城。
  先祖的经历让秦人懂得,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只有俯下身子,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于是他们善于隐忍又富有战斗激情,崇尚军功又懂得礼贤下士。随着一代代君王不断开拓和积累,到了秦穆公时,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励精图治,广纳贤士,使秦国国力不断增强,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他身后,还留下了秦晋之好、穆公亡马、羊皮换贤等典故。同时,秦国也拥有极高的生产力,他们的兵器锋利,甲胄坚实,将领勇往直前,士兵精神饱满。
  正是有了能吃苦的精神,才让秦国在分分合合的乱世中傲然挺立,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横渠立言关学让我们学会担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自古以来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心之所向。这四句话出自宋朝大儒张载的《横渠语录》,张载的关学思想不但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关中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宝鸡,正是关学发扬光大的地方。
  张载晚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宝鸡眉县,在此“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他整日在此读书,并把自己所思所得讲述给众弟子听。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据说,他曾按照《周礼》中的记述,买田一块,与学生一同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
  张载的这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人来说,张载文化的传承,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横渠四句,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曾有人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精神上的坐标。不管身在何处,华人都会对此感同身受,其具有非常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两当兵变革命让我们学会坚持
  宝鸡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古代历史中,在中国革命史中,宝鸡同样是一片红色热土。策源于宝鸡的两当兵变,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2年,习仲勋在凤县,通过营司务长阎鸿章认识了县城内东门里文昌宫模范国民小学教师刘尚志。此后,习仲勋以刘家为秘密集会地点,经常召集共产党员开会,研究工作,开展活动;同时在县城外的南岐山、猴石山和张果老洞等处多次聚会,布置工作。
  1932年4月1日,习仲勋等人所在的国民党军队从凤县双石铺出发,傍晚到达甘肃两当县城,大家决定当晚12时举行起义。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北地区发动的武装兵变,打响了西北大地革命期间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两当兵变播下了革命火种,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党组织国民党军队的武装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作为组织和发动两当兵变的主要领导人习仲勋,在兵变失败后深刻认识到创建革命根据地对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之后,他在陕甘边地区,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共同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两当兵变也让更多的人懂得了革命的重要意义,拥有了革命的坚强信念。这种信念,如同不灭的星火,在人民心中播撒下革命的火种。自此之后,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革命事业,为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让阳光播洒到中国的角角落落。
  工合运动战争让我们学会互助
  现代史上著名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运动,是人民群众在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自救运动。他们生产的大批军用物资和民用物品,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有成效的贡献。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申新纱厂、福新面粉厂等民族工业企业和东北竞存中学、河南大学等院校纷纷迁入宝鸡。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来到宝鸡,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组织失业工人和难民成立各种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军需用品和生活用品。路易·艾黎还在凤县双石铺杨家坪创办了培黎学校。“宝鸡工合”运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难民、伤兵、贫苦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为抗战前线部队解决和支援了大量军需用品。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工合在解放区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在华北游击区和西北接近战区的地方组织建立工业合作社……对我们的斗争贡献之大,将是不可估量的。”
  “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自此在宝鸡不断传承。至今,这种精神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人民群众心中扎下根。在这种精神的号召下,无数人挥洒汗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
  扎根深山先辈让我们学会奉献
  宝鸡在历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但在过去几十年,却主动选择沉默和低调,只为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去年,经过央媒报道后,凤县隐藏了数十年的秘密才显露人前。这里的一个小山沟,曾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前身——“067”基地所在地,中国曾经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那里曾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被称为航天“原动力”的起源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被称为“三线建设”。1968年,32岁的傅永贵来到凤县这个小山沟,用一处厕所改建起自己的实验基地。由于观察孔的密封性不好,傅永贵和同事们经常被试验产生的废气熏得头昏脑涨。7年间,傅永贵在这个约10平方米的“厕所”试验了200多台次的试验件,进行了数十万次的启动、关机测试,最终才将这台珍贵的姿态控制发动机研制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在运载火箭等各类航天器上都有广泛应用。
  除了这里,宝鸡还有很多事关国家实力的研究及生产机构,这些单位里的人,都怀着远大理想,有着超越旁人的决心和毅力,他们为了国家自立、民族尊严,甘愿隐姓埋名,将青春奉献给国家。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宝鸡人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不断见证着历史、记录着历史、创造着历史。不论在哪个时代,宝鸡人从祖辈传下来的守礼、忍耐、谦逊、不畏艰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永不磨灭;宝鸡这座城市永远以有涵养、时尚的姿态对所有人开放;从周原到丝绸之路、从古栈道到亚欧大陆桥,宝鸡始终承担着沟通东西、互通有无的重任。
  周礼文化在这里生根,“横渠四句”在这里发声,革命信念在这里传承,航天精神在这里流传……当前,370多万宝鸡人民不忘初心、众志成城,正在为“四城”建设和追赶超越砥砺奋进,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宝鸡,这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城市,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