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刊
标题导航
|
水墨丹青绘清廉
根植沃土结硕果
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市文化艺术中心迎来首场演出
书写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挖掘宝鸡文化资源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根植沃土结硕果
——宝鸡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谭逊 庞文渊
这是让宝鸡亮相世界、让世界了解宝鸡的国际窗口——
11月5日,上海黄浦江畔,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连日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在陕西展馆里,宝鸡“非遗”传承人薛亚兵、胡新明展示的社火脸谱、彩绘泥塑、老虎台灯等创意作品,吸引了海内外嘉宾的目光,前来观摩咨询、洽谈业务、订购作品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在宝鸡,像薛亚兵、胡新明这样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有1.07万人,规上文化企业146户,涉及文化制造、文化批零、文化服务3个门类32个行业。”市文化产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宝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2.8亿元,增速15.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3%,居全省第二。”
践行一个理念保护与开发并重
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诗经》《周易》《周礼》等文化经典的发源地,被誉为“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璀璨耀眼的魅力。
如何让文化“火”起来、文物“活”起来、旅游“热”起来?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的话掷地有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宝鸡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坚定文化自信,打响‘看中国,来宝鸡’城市宣传品牌,充分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出政策、给编制、定人员、拿资金,出台《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行动方案》等文件,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剖析问诊,确定实施传统产业优化、新兴业态培育、“文化+”融合平台、文化人才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文化产品集散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创意新高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为破解资金难题,市上设立了3亿元的文投基金、1亿元的担保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去年,我市为3个重点项目争取省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230万元,为新增的规上文化企业兑现奖励255万元。全市财政拨款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52亿元,占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98%,较上年增幅8.6%。
长乐塬工业遗址现存4处历史遗迹,是国内最完整的窑洞工业遗产,凝聚着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工合精神。为了把这一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精神家园保护好、开发好,让其再现时代价值,金台区携手石鼓文化产业园投资11.7亿元,启动实施了长乐塬十里荣耀文化旅游城项目,着力打造工合之光、时尚天地、荣耀家园三个组团。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形成两个抓手传承与创新并举
挖掘传承好宝鸡周风秦韵、风雅陈仓、西北古道等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展示丰富的人文景观、秀美的自然风光,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又一亮点。
近年来,我市依托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秦岭山水、西府民俗等资源禀赋,精准发力,打造了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园、太阳市文化产业园、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宝鸡“非遗”文化产业园等。目前,石鼓文化城产业园跻身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陕西大工纸包装有限公司、陈仓区虢国民俗工艺品合作社,被列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让文创产品焕发新活力,市上推出文创产品35大类400多种,其中社火脸谱、青铜器衍生系列,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成功举办宝鸡原创歌曲大赛、海棠音乐节。微电影、动漫游戏、AR、VR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为北京、上海电影节制作专题。
文艺精品活力四射。《凤飞羌舞》《梦回大秦》《三英战吕布》《贞观长歌》等一批体验式、互动式实景特效文艺精品,惊艳四海宾朋。在麟游县拍摄的电视剧《黄土高天》央视热播。《书房沟》《秦·火》《归根》3部电影相继开拍,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全国巡演。持续开展“话剧月月演、秦腔周周唱、电影假日放”、全民阅读等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走出去”活力凸显。我市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推介,先后在美、德、日、韩等国和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宝鸡青铜器、玉器等大型文物外展。陇县枕头猪,凤翔泥塑马、泥塑羊、木版年画纷纷登上国家邮票。宝鸡社火出访欧洲20多个国家,秦腔历史剧《苏若兰》进京演出。
在传承与创新中,宝鸡卧龙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谓独树一帜。今年36岁的王超独具慧眼,将金台区刘家台村废弃多年的破旧水泥厂老式办公楼、厂房、仓库等,看成宝贝“疙瘩”,依托自己创办的同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集中打造文化交流、体验、时尚、创意等多元化文化集聚区,延伸产业链、会聚人才、留住乡愁,为旧工厂赋予新价值。
推进三个融合营销与发展并行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补短板、调结构的重要环节,做‘火’旅游、做旺商贸、扩大消费,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市长惠进才说,文化产业的载体是项目,外在是产业,内涵是文化。去年以来,我市包装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26个,吸引500多家文化企业来宝鸡对接洽谈,成功引进大秦影视基地、良酷·大工文创园、巴蜀古镇、太极源小镇等55个项目,合同引资337亿元。
宝鸡是如何聚焦产城融合,实施“文化+”战略,让文化“软实力”催生产业“硬实力”?
文化+互联网。依托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金台区大数据产业园、陈仓区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强化科技支撑,推出了文旅融合服务平台系统终端、无人机搭载VR视频系统、文旅智能私人定制机器人等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产品。
文化+旅游。我市坚持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陈仓区九龙山景区探索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带动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的新路子。去年以来,全市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工程,续建、新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68个,完成投资137.78亿元,宝鸡大剧院、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太白山、陈仓老街、周文化景区、大东湖景区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凤翔泥塑、千阳刺绣、马勺脸谱等一批“非遗”特色文旅产品,带动农村3万余人从业。
厚植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站在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宝鸡人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奋力向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目标迈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