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一珂
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夜景更是流光溢彩,处处彰显着时尚气息;
社区环境优美舒适,邻里之间微笑交谈,处处彰显着文明和谐;
各个学校、企业、镇村,文明的故事一直在流传,高新区用心绘就的这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明新风凝聚人心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近年来,高新区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社会和谐风气与文明程度,都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你瞧,在高新区的大街小巷,街道干净清爽,城市“牛皮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绿植和景观造型。商业区、小区里,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群众。高新区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为目标,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不断加强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据统计,全区前三季度开展近百次各类整治,高新广场、高铁南站等重点点位的公益广告滚动播放,在这样的宣传教育和联合整治下,高新区市容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高新区不断探索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模式、新办法,守正创新,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扶贫扶志扶智”、“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马兴忠、黄建林等一批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被报道后,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各村组的红白理事会不断增多,全区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超过80%,他们注重宣传引导,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榜样力量感染人心
2016年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的钓渭镇群众张引乾,义务赡养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兵31年,像亲生儿子一样为他养老送终。
2017年1-2月陕西好人榜单上的葛星,父母和姐姐均有病在身,其弱小的肩膀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感动了无数身边人。
前不久,高新区千河镇女孩魏蓉,荣获2019“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她的妈妈远走他乡,爸爸去世,二伯是个残疾人,奶奶年事已高,可生活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12岁姑娘,她用柔嫩的肩膀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与此同时,魏蓉还坚持做公益,去帮助更多的人。
近年来,高新区涌现出了一批“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还有三十余个少年被评为省市美德少年。黄建林、杨永强、魏书萱、谭云、辛佳乐、唐勃华、苟振君、袁敏等人,因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自强励志、助人为乐而受到表彰。
让人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高新区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挖掘典型人物,借助强大的榜样力量来引领社会风尚。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让高新区的文明新风越吹越强劲。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近日,记者在高新区天玺路社区采访时注意到,一群社区志愿者正在为小区居民义务理发,他们是银发互助理发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中的数位七旬老人坚持为居民义务理发已经两年了。服务队的组织者名叫武毅,他凭着年轻时在部队学的理发手艺,基本上天天都在社区的活动室为大家理发,只要居民来找他理发,他二话不说就进入“工作状态”。此外,天玺路社区还有“先锋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爱聚高新”志愿者服务队、“小帮手”维修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30多支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达到500多人。社区负责人段春红告诉记者,社区鼓励志愿者队伍主动作为,通过“爱心银行”等形式,鼓励大家奉献爱心,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让整个社区充满和谐友爱。
如今,高新区的志愿者服务已经从简单的被动活动,变为常态化的主动奉献,爱心行为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像树木一样扎下根来变得枝繁叶茂。
你瞧,各个学校门前,放学的孩子们排着队伍整齐有序地走出校门,家长志愿者认真维持交通秩序,为孩子们撑起“安全伞”。
你瞧,在高新区8个社区和各个镇村中,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面带笑容,有的陪老年人散步聊天,有的自发办起板报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邻里之间友好相处……这是高新区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新区在全区各村中设置了近百个宣传栏,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先后开展了“情暖腊八”义务送粥、“爱聚高新”旧衣捐赠、“文明单位进社区认领志愿项目”、“学雷锋”集中示范月、文明单位义务献血、“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引导等主题活动80余场次,志愿活动在全区形成了新风尚。此外,全区50多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我们的节日”活动示范点,共开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题活动160余场次,参与群众6万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