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惠芳在《龙江颂》里饰演江水英
崔惠芳在《祝福》里饰演祥林嫂 艺术成就
崔惠芳,1938年生于西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秦腔“崔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曾任宝鸡市人民剧团副团长。
从事戏曲表演艺术70余年,在《谢瑶环》《游西湖》《梁秋燕》《祝福》等70多部戏中担任主演。曾荣获全国“金三角”戏曲会演优秀表演奖、陕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员二等奖、陕西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她圆润的唱腔和乐观的情绪,把争取婚姻自由的梁秋燕演得活灵活现;“阿毛阿毛连声唤……”她时而自怜时而悲愤的念白与唱词,把祥林嫂的不幸与疯癫演得淋漓尽致……她演了七十多部戏,在三秦大地,乃至大半个西北声名远扬。她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崔惠芳。
崔惠芳曾在宝鸡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这里,她迎来了自己秦腔艺术的黄金期,塑造了诸多经典形象,深受西北戏迷喜爱。
刻苦学戏9岁从艺14岁成名
崔惠芳幼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靠帮人做零工养活六个孩子。作为家中老大,崔惠芳早早挑起生活重担,七八岁时就在纱厂倒线,还糊过火柴盒、去酱菜园择过辣子。后来母亲觉得,孩子天天干零活不是长久之计,便将9岁的崔惠芳送去学戏,开始了她的艺术之旅。
要想台前显耀,必得台后吃苦。崔惠芳先到西安建国社学艺,当时戏班每天给学员发四个馍作为口粮,崔惠芳一天只吃两个,一周攒下十四个馍送回家,接济家里。建国社解散后,崔惠芳转入刘豫道的晓钟社,随师傅高学民学艺;晓钟社常到外县演出,崔惠芳和戏班成员在高陵演完一台戏后,步行一百多里到礼泉,再演下一台。新中国成立之初,剧社在乾县被政府接收,命名为宝鸡专区第二剧团(当时乾县属宝鸡专区),剧团排了一部新戏《大家喜欢》,在乡村演出时,群众掌声雷动,崔惠芳第一次感受到观众的热情,也感受到了戏曲的教育功能。
14岁时,崔惠芳主演了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她扮相俊俏秀美、唱腔圆润甜美,尤其是眼神动作传神准确,一登台一亮嗓,就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声。崔惠芳崭露头角,沿西兰公路各个县的乡演红了。之后,她去宝鸡演出被留下,成为宝鸡专区人民剧团的一员。此后30多年,崔惠芳立足宝鸡戏曲舞台潜心钻研秦腔艺术,佳作频出,成为西府梨园的一颗艺术之星。
钻进戏里把剧本里的人演活
1953年,崔惠芳到宝鸡主演的第一个戏是《梁秋燕》,梁秋燕讲述了一位向往婚姻自由的农村女青年,不断与旧思想、旧作风做斗争的故事。崔惠芳准确抓住这个戏中人物的特点,将梁秋燕的果敢、乐观表演得颇为传神。曾有宝鸡戏迷说:“崔惠芳把梁秋燕演活了。”
此后,崔惠芳主演了《西厢记》《白蛇传》《火焰驹》等传统戏和《刘胡兰》《党的女儿》《江姐》等现代戏,她表演洒脱、唱腔动听,她的戏几乎场场爆满。1959年,崔惠芳被抽调到陕西省晋京演出团,团里秦腔名家荟萃。机会难得,崔惠芳虚心向前辈请教学习,一天练三遍功。凭着过硬的实力,崔惠芳在晋京汇报节目《三滴血》中扮演甄氏,表演博得满堂彩。后来,崔惠芳随团巡回演出,不但拓宽了眼界,而且在表演技艺上日臻佳境。
回到宝鸡后,她将新学的《游西湖》在团里排练,既当主演又当导演,并向西府老艺人学习“吹火”技艺。在尊重故事和人物本色的原则上,崔惠芳进行了唱腔和动作方面的改动,大胆吸收舞蹈特色。《游西湖》演出后,在宝鸡、天水一带反响非常热烈。
祥林嫂是崔惠芳塑造的又一个优秀舞台形象,读《祝福》剧本时,崔惠芳几乎是含着泪读完的。她说:“我母亲的遭遇多么像祥林嫂呀!我也和阿毛一样,阿毛剥豆豆,我择辣子,不同的是旧社会的阿毛被狼吃了,而新社会的我活了下来……”崔惠芳对剧本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用自己的唱腔和表演,成功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角色,该戏在天水、平凉、兰州一带长演不衰。
随着一个个经典舞台角色的成功塑造,崔惠芳的名字红遍了宝鸡地区,甚至周边地区的许多戏迷专程赶来宝鸡听崔惠芳唱戏,她的一出《砍门槛》演出达3000余场,“崔派”秦腔风格初步形成。当时,西北戏迷有这样一句评语:“八百里秦川三枝花,巧云、惠芳、郭明霞;秦声一曲各有韵,朵朵花开香万家。”可见戏迷对崔惠芳的真心喜爱。
爱戏如命创立“崔派”培养传人
1987年,崔惠芳借调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89年调到同州梆子剧团。半年后,崔惠芳主演了同州梆子《泣血无字碑》,将碗碗腔和眉户等融合其中,使该剧焕发出新活力,在全国“金三角”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30多年来,崔惠芳把她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宝鸡,“崔派”秦腔则是她留给宝鸡戏迷的一份礼物。
崔惠芳深知传承人的重要性,在担任宝鸡市人民剧团副团长期间,她以身作则“传帮带”,在培养秦腔新人方面呕心沥血。她常一字一句教年轻人唱戏,一遍遍为年轻人做示范,教导他们感受戏中人情绪的喜与悲、念白的缓与急、音调的高与低。崔惠芳甘为人梯,为剧团培养了不少新生力量,涌现出名扬西府的“五朵金花”。
崔惠芳的爱女任小蕾就是在她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秦腔新秀,也是“崔派”秦腔的传承人。退休后,崔惠芳把所有心思用来培养女儿,如今,任小蕾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艺术指导和业务骨干,在秦腔、眉户等戏曲中塑造了许多经典艺术形象。
如今,年逾八旬的崔惠芳仍积极参加各类秦腔活动,为推广、传承、振兴秦腔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