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文化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广告
标题导航
|
古典故事掀起文艺新风
影视剧古典故事做内核,很“燃”
舞台剧古风剧目演绎“中国美”
宝鸡作家作品经典烛光下的诗书魅影
插上翅膀的古典故事美呆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影视剧古典故事做内核,很“燃”
代表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十二时辰》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吒儿‘燃’爆了!”“看《长安十二时辰》,我学会了唐朝的‘叉手礼’。”“《大鱼海棠》让我想起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些宝鸡人的观影观剧评论,透露出影视剧是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实,不论哪个城市,普通人对于中国古典故事的了解,除过看书,影视剧是颇受欢迎的方式。尤其对于小孩和年轻人来说,影视剧更好看更鲜活,接受起来也更轻松愉悦。
近两年,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剧作越来越多,呈现越来越有看头、日益出彩的趋势。
年轻网友说的“燃”,包含点燃激情、引发共鸣的意思。从传统神话故事里蹦出来的小孩哪吒,与每一位观影者都有亲近感,这个人物和孙悟空、猪八戒、白蛇等中国古典艺术形象一样,在我们成长的氛围里,无数次被听到、看到、讲到,就像儿时伙伴一样熟悉。当“他”以更饱满的艺术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时,自然牵动着人们的心。80后市民王涛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中国风’非常明显,里面的川言普通话、山河社稷图等元素,让我觉得咱们的传统文化不枯燥、有意思。”
此外,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均以中国传统故事为内核,故事人物源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传统文化书籍;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延禧攻略》等也在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这座富矿,唐朝人的称谓习惯、宋代人咋样打马球、清朝人的“咬唇妆”等元素被加入其中。
这些影视剧里面的“中国风”色彩浓郁,实现了收视率与口碑的齐飞。18岁市民李子涵说:“谁说年轻人不喜欢古代的、东方的故事,民族的历史、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审美基因的遗传都决定了我们对中国古典故事和元素是有情怀的,关键在于它被影视剧开发、利用得是否好看。”
当然,这些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影视剧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剧作有历史知识点不正确、故事情节改编荒谬、礼仪道具不合适等现象。但我们相信,随着剧作家和编创人员等对中国古典故事的深入发掘,好看的“中国风”影视剧会越来越多。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