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耕读家风培育三百书生
高新区淡家村王家、吴家家训:耕读传家

  本报记者于虹
  高新区八鱼镇有一个村子叫淡家村,村民千百年来以耕读传家为家训。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淡家村共出了5名进士、11名举人、40多名贡生、300余名秀才。如今,淡家村培育出的博士、大学学子也不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小村子孕育出这么多人才?淡家村村民说,这是因为他们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训教育子女。村民认为,要求得生存,必须勤于耕稼,“耕”为生存之本;要求得发展,就得读书求学问,“读”是发展进步之路。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可让淡家子弟走得稳、走得远。
  村里的文化名人辈出,明朝人王麒是其中之一。王麒在明孝宗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曾任直隶吴桥县知县。明正德年间,凤翔府知府王江命人编撰《凤翔府志》,志书初稿出来后,王江看了不太满意,就拿给好友康海过目。康海是武功人,状元出身,曾编修《武功县志》,是位方志大家。康海看完后,向王江推荐了淡家村人王麒,认为他可以编修好《凤翔府志》。王麒经康海举荐,成为首部《凤翔府志》的主撰者。府志三年成书,收录了凤翔府所辖一州七县两千多年的史志资料,填补了凤翔府两千多年无志的空白,颇具文史价值。
  明清两朝,淡家村出了许多秀才,吴能操是其中一个。吴能操年轻时在凤州教学,数十年培养了不少学子,晚年回到家乡时,学生送来一通德教碑,碑上书“大恩师八品寿官槐庭翁吴老夫子德教碑”,落款是密密麻麻的学生姓名,此碑至今仍保存在淡家村一组。
  如今,淡家村家家户户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走在村子里,随便找个村民聊聊,就会遇上家里或亲戚家有大学生的。村民讲,村上原有个吴家祠堂,祠堂里有吴家的传家信条“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虽然吴家祠堂如今不复存在,但好家风还在,耕读传家的好家风在无形中熏染着淡家村儿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