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三个秦是什么字?
专家解读:字读guó,义同“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国》展板

  本报讯日前,记者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国》展厅内看到,一块写有“三个秦”字的展板,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讨论,这是什么字?该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大家十分好奇。据工作人员介绍,“三个秦”字读音为guó,义同“国”,指邦也。
  “这是不是也读qín?”“不对,这可能是‘三秦大地’的网络体?”……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游人都表示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字。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工作人员郭晶。她告诉记者,“三个秦”是一个古汉字,读音为guó,义同“国”,指邦也。有学者提出,“三秦”的来源是秦灭后,项羽把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由此得名。
  据了解,古代“国”字有多种写法,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铭刻里出现了“囻”,“囗”里从“民”,即“国以民为本”。唐证圣元年(695年)天枢(纪念碑)建成后,武则天题写“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时,改写“国”为“圀”,取天下一统、八方朝拜之义。
  郭晶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专家们在汉字整理简化过程中,因“国”字的异体字较多,如何规范而引起争议。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选用“囗”配“玉”形式的简化“国”字,提醒人们要像爱护如玉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他的提议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简化“国”字正式通用至今。
  “这次策划展览时,我们特意将‘国’字的古代多种写法罗列出来,让游人在观展时,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郭晶说。
  本报记者王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