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一部《望鲁台》
亮出千阳文旅新名片
本报记者麻雪





    本组图为《望鲁台》剧照,均为陈玉庆摄

  不久前,一个喜讯从古城西安传来!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喜获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奖。
  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先贤燕伋,一座饱含尊师重道之意的高台,一部摘得“国字号”荣誉的大戏,本期《文化观察》,让我们来透视这部《望鲁台》,聚焦燕伋故里的这张新名片!萌念困境中打造出一部精品
  燕伋,是千阳县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的同班同学、“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燕伋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他三次赴鲁地跟随孔子学习,回到故乡后开设学馆传授知识,又撩土垫足,登高望鲁,思念老师,日积月累成望鲁台。
  这是一位历史上尊师传道的先贤,如何更好地发扬他的精神,更好地打响“燕伋故里”的金名片?千阳人在做自己的思考。
  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明强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具体工作中,千阳需要有新的亮点和突破点。当时就想到文艺创作方面,望鲁台本来就是一张旅游的名片,排出这部同名戏剧,提升千阳的知名度,达到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目的。同时,这也是筹备陕西省第九届文化艺术节的参演剧目。”
  这部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是由中共千阳县委、千阳县人民政府出品,中共千阳县委宣传部、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实施,北京红布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千阳县人民剧团创排的。
  吕明强也谈到了千阳县人民剧团,“这个剧团是1958年成立的,有60多名演职人员,是有班底的。但是,近几年发展缓慢,急需推出新的剧目。”
  千阳县人民剧团团长胡亚林告诉记者:“这几年剧团经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有段时间发不出工资。面对这些困难,大家对新剧充满期待,以很高的热情投入《望鲁台》的排练中。我们是去年5月份开始排练,11月份排练完,用了半年时间,排出了这几十年来剧团的一台大戏。”
  “我们的演员在排练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剧团排练厅是钢板房,夏天特别热,县文化和旅游局及时给安装了空调,演员们才能待得住。平常,大家业余时间会去参加外边的演出,排练《望鲁台》时,都放弃了这些机会……”说起这些事,胡亚林带着深深的感激。“这次获奖,真是喜出望外,当我把奖牌照片发到我们微信群时,大家都沸腾了!”
  亮点兼顾“文化”和“视觉”
  今年4月,《望鲁台》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演,随后,研讨会召开。全国以及省、市戏剧界的各位专家,如季国平、马也、孙豹隐、张弘、毓钺、张华、李生茂、李想、王冰莹、张秋里等进行了研讨。
  专家们认为:全剧题材厚重、唯美典雅、构思缜密、环环相扣,从细微处见大意、见形象、见感情,是一部兼具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上乘之作。希望千阳县继续打磨提升,相信《望鲁台》剧目一定能够“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走出陕西,迈向全国。
  中国剧协著名编剧毓钺则谈道:“这部戏艺术上的创新在于没有秦腔的大红大绿,采用淡绿色、大写意、简洁而意象画的舞台,唯美至极,希望在北京能再次看到你们这部戏。”
  青年戏曲评论家李想赞赏道:“相对简约的舞美设计,避免了‘满台景’干扰演员的表演,为演员提供了呈现空间。”
  “大写意”“简洁”“唯美”,这些也正是《望鲁台》的视觉特色。
  再来说说最为重要的是“人设”!
  对于燕伋这个主人公,没有采用“地方英烈传”式的无限拔高夸大的写法。
  青年编剧罗周,是曹禺戏剧奖获得者、江苏省文化厅戏剧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也是《望鲁台》的编剧。
  罗周的笔下,塑造了本分、执着到近乎愚鲁、亲和、平凡的燕伋形象,只有可亲才可感,只有可感才可学,只有可学才可敬。  
  燕伋于当下人而言,并非高不可及的圣人,而是可被感知的对象,值得我们学习。
  整场《望鲁台》分为六章,分别是《辞归》《筑台》《辨银》《授业》《论道》《悟台》。
  就拿《辨银》里的一段情节来说吧:
  孔子答应入秦之后,子路故意在路上留下银两,并写下“天赐燕伋一块银”字样,用来考验燕伋的品格。燕伋不为所动,写下了“横财不发有德人”字样。这一场戏表面看来是子路和燕伋打赌,实质则是孔子用燕伋的品行跟世俗的眼光打赌。
  这一段既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又让燕伋的形象看起来很“瓜”、很“瓷”,却体现出秦人的质朴和执着,“傻得可爱”。
  李想认为:“《望鲁台》正是使用关中人民最喜爱的秦腔,树立起以燕伋为代表的千阳人、宝鸡人、陕西人的人物形象,来传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未来尝试商演与“走出去”
  宋亚平是在千阳县人民剧团长大的。他说:“我12岁就进入千阳县人民剧团,后来离开家乡,在外面从事文化戏剧行业。每个人都有一份萦绕自己多年的乡梓情,这份情怀于我是很浓的。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文化很深厚,进行产业开发很有潜力。”
  宋亚平是北京红布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这部《望鲁台》就是由这家公司与千阳县人民剧团一起创排的。
  记者问及宋亚平,作为从事影视戏剧行业多年的制片人,您当时对这部剧有什么期待?
  宋亚平坦言:“有朋友当时说,感觉这部秦腔戏不够热闹,秦腔要的就是热闹呀!但是,我做制片人多年,对于一个文艺项目,有自己的判断,所以,还是坚持做下去。等剧本出来,研讨会开完,我更加坚信这是个好项目。当时有行业内的朋友看过戏剧后,给我发微信说比预期精彩很多!这部戏当然还有空间需要提升,但是目前来说是欣慰的。”
  一部戏剧成功与否,不仅是多个奖牌的认可,市场与普通观众的认可,更显珍贵。
  记者了解到,这部戏不久前在西安参加第六届丝路艺术节时,演出的形式也注入了商业模式,反响不错。
  今年,《望鲁台》还在渭南进行了第一次商演。以前演出一部戏,剧团才赚五六千元,这次在渭南,一场三万元,两场演出就收入了六万元。当时观众很多,演员们也受到很大鼓舞。
  具备文化内涵,有视觉特色和欣赏性,并且尝试商演。尤其是,还捧回了“国字号”的大奖!《望鲁台》下一步的路要怎么走呢?
  吕明强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再继续打磨和提升这部戏的质量之后,明年在省内进行巡演,下一步进行全国巡演,其中,计划明年五六月份到北京进行演出。当然,也想让《望鲁台》走出国门,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演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