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渭滨农业凭啥捧回金牌?
鲁淑娟张蓉孙晓梅



  金秋时节,走进渭滨区陕西石鼓现代农业园区,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让人垂涎欲滴。前不久,在西安举办的2019年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上,这里的葡萄凭借独特的优势,一路“过关斩将”,捧回了大赛最高奖——铂金奖。
  渭滨区作为我市的主城区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商业繁荣,农业发展受耕地面积和地形等条件限制,并没有什么独特优势,那么——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构筑新势能
  渭滨区现有耕地6万亩,大多分布在台塬区和后山地区,土地分散、地势高低起伏、基本无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不高……先天薄弱的基础条件决定了渭滨农业的发展不能走寻常路,必须通过特色找出路。
  渭滨区委书记张德科在调研指导农业工作时多次提出:“要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根据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走特色农业之路。”区长刘方斌介绍:“渭滨区农业要以科技为先导,绿色为路径,发展高效农业和精品农业。”
  为此,渭滨区农业农村局对全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在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逐镇逐村分析产业发展方向,逐一研究确立主导产业,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农业产业集群,为全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石鼓镇李家槽村位于秦岭腹地,辖区耕地以坡地为主,加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民种粮收益不高。但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玫瑰生长。去年,区上积极对接联系,为该村引进了食用玫瑰产业,首期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渭滨区秦岭玫瑰产业园。
  在玫瑰园务工的李家槽村村民张水爱介绍,她把家里的3亩多地流转给了园区,每年收入2000多元,在园区干活每天能挣60多元,还能照顾上家人,收入也比以前多了。
  此外,区上立足当地资源,优选产业。依托秦岭自然环境良好、距市区近等地缘优势,将中蜂养殖,樱桃、花椒、药材、食用菌种植等产业作为扶持发展重点,在全区发展特色产业3.6万余亩,占到了全区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如今,石鼓镇的农业产业观光园、神农镇的千亩樱桃沟、高家镇的千亩猕猴桃和万亩花椒不断发展壮大,樱桃沟、花椒岭、药王谷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多村一品”“一沟一品”产业布局已初显成效。
  绿色发展以质取胜开辟新市场
  日前,笔者在渭滨区陕西石鼓现代农业园区看到,专程开车来园区采摘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场上的葡萄一公斤售价才5元,为什么跑这么远来买一公斤售价70元的葡萄?”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品质不一样啊”!
  园区负责人宋春来表示,从市场看源头,一面是部分水果蔬菜高价走俏,一面是有的产地果蔬降价也难卖。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就是品质。因此,园区在种植“龙山玉珠”葡萄时,不是眼睛只盯着产量,而是通过品质来挣钱。
  在建园初期,首先用羊粪、秸秆等肥料来改善土质;在葡萄开花季,将三分之二的花剪掉,1亩地只种25棵葡萄树,每条枝上留一串果,每串果只留八层葡萄,亩产量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保证每粒果子都能获得充足的能量与养分。还有一个诀窍就是维护生态平衡,我们比较常见的葡萄挂果部位离地面高度约五六十厘米,而这个园区的葡萄距离地面高度在七八十厘米,且园下种草,为的是给地表保墒,让虫子吃草,使葡萄免受虫害,更加绿色健康。“龙山玉珠”葡萄不仅获得了绿色认证,而且经权威机构检测,其含糖量达到22.5度,市场少见。
  高品质使得园区生产的葡萄不用在竞争对手众多的低端市场挣扎,直接走向了空间更为广阔的高端市场。
  “龙山玉珠”葡萄正是渭滨农业坚持绿色发展,走高质量精品路线的缩影。近年来,我国果蔬产业快步迈向高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渭滨区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从“积累量”向“提升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培育了“龙山玉珠”葡萄、樱桃沟大樱桃、秦岭优质土蜂蜜、油用牡丹等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
  汇聚优势倾力扶持换来新发展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蒲公英是一种长在田间地头的野草。然而在渭滨区石鼓镇茵香河村村民看来,蒲公英却是一种投入少、收益高、前景好的致富新产业。
  2018年,由北京易丰佳禾公司提
  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在石鼓镇茵香河村种植了近百亩蒲公英,并且双方签订了保护价包收蒲公英鲜菜协议。如今,农户除了获得流转土地的收入,还可在基地打工挣工资。村上有了产业,群众也多了增收渠道。
  陕西蒲丰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这一“双赢”局面的取得,离不开渭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基地建设初期,渭滨区人社局援建了水利管网,区环卫处援建了日光大棚,区农业农村局更是一次性拨付了50多万元产业扶持发展资金,为基地早日建成投产提供了巨大帮助。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科学技术支撑,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渭滨区也不例外。
  近年来,渭滨区按照《渭滨区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补助力度,确保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同时,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给予5万元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零利息”贷款。截至目前,全区共投放扶贫贴息贷款723万元。为预防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连续三年为全区所有贫困户办理“助农保”农业保险,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此外,加大农户作务技能培训和指导,成立全区农业产业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在51个村派驻农业科技特派员70名;又从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致富带头人、乡土专家中遴选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全方位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帮农户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渭滨区政府的倾力扶持下,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迸发出强劲的势头。截至去年底,全区新增花椒、核桃等干杂果7897亩,新增樱桃、油桃等时令鲜果1558亩,新发展油用牡丹、皂刺等中药材2409亩,财政予以苗木补助8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发展各类经济林1500余亩,财政苗木补助180多万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