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本期发布:
浓墨重彩70年
农村巨变
本报记者孙海涛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多少乡情、心声、希望。同样,从1949年到2019年,在宝鸡1.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季节轮回中,将曾经的希望变成了沉甸甸的收获。
  往事如烟,70年如白驹过隙。青春、汗水、科技、脱贫攻坚……共同组成了一部厚重的乡村史册,一篇篇、一章章,写尽春华秋实,道明发展真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前行的大突破、大智慧、大跨越正扑面而来。
  齐心干 五谷丰登的田野
  西府大地,秋收玉米再种麦,祖祖辈辈的农民在这里“一个汗滴摔八瓣”,为的就是五谷丰登,如今,梦想成真了!
  孟五长,岐山县益店镇益锋村农民,在他记忆深处,儿时一家人土里刨食,吃顿饱饭都是奢望。
  仍是这片土地,仍是孟五长一家人。如今,再来看看他们家的种粮事业。“上千亩地,每一亩都是千斤田!”孟五长大手一挥,伸出四根手指说,“四个人,我、老伴、儿子和儿媳种这些地绰绰有余!”
  这些年,通过土地流转,孟五长一家人承包了上千亩地种粮食。6月中旬,麦收完毕,两台大型拖拉机开进地里,一天能种300多亩玉米;7月,大型喷药机开进地里,展开宽达12米的两翼喷药管,一天能打药150亩;9月,青纱帐里,孟五长雇来大型收割机和卡车,三天就能完成秋收;10月,又是大型拖拉机打头阵,三四天就能播千亩小麦;11月,绿毯似的麦地里,大型喷药机再次大显身手;次年5月,喷药机再出动“歼灭”一次小麦吸浆虫;6月初,麦浪翻滚,大型收割机撒着欢儿开进一望无际的麦地……
  白发见证着孟五长家的巨变,时间见证着宝鸡农业的巨变。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2万吨左右,是1949年的3倍多;
  2018年全市果品产量达到170万吨,是1949年的862倍;
  2018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3.9亿元,是1949年的1233倍;
  ……
  这片土地是慷慨的,五谷丰登的背后,让人不由得想起宝鸡的招牌特产——猕猴桃。这种地表枝枝蔓蔓、地下扎根几米深的农作物,只要农人辛勤劳作,金秋时节一定会结出缀满枝头的“金蛋蛋”。
  放眼看写满幸福的土地
  农业在发展,农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收入增长、产业调整、农村环境、硬件改善等方面芝麻开花节节高。
  看钱袋子的“厚度”,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36元,比1949年增长188倍。钱袋子的变化,更带来生活上的巨变,如今,在宝鸡乡村,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21辆、摩托车或电瓶车87辆、空调32台、电冰箱71台、电视机120台、电脑28台、手机281部。
  看环境变化的“亮度”,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今在宝鸡乡村随处可见。就在多年前,宝鸡的农村可不是这样,“垃圾村里村外,猪圈污水横流,蚊蝇鼠害丛生”的景象并不鲜见。如今,在宝鸡乡村,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小游园、小景点,或翠竹葱茏、或小桥流水、或曲径通幽……
  看看乡村的“里子”,如今全市村庄道路、路渠绿化率已达90%,完成农村改厕19.28万户,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80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48处,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文化体育设施2921处、幸福院1129个、卫生室1838个、村史馆160个,98%的行政村都能享受到“一站式”公共服务,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状况。 
  攻坚战捷报频传的奇迹
  农村在快速发展,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受制于地域、学识、健康等多种因素,一些农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了。怎么办?四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其“攻城拔寨”的速度和力度,让捷报频传,一再刷新着纪录。
  “先看房,再看粮,家里有没有读书郎?主要劳力强不强?……”面对许多贫困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先天不足”,对症下药最为关键。让我们来看一看宝鸡脱贫攻坚“对症下药”后的成绩单:短短三年多时间,全市已实现478个贫困村退出、28.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1.9%降至2018年末的2.2%。
  这些年,下辖三区九县的宝鸡一直有一块“心病”——扶风县、太白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县5个县,一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今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告,2018年陕西省共有23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包括我市的这5个县,标志着我市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须发力。2019年,宝鸡正在以更大的毅力去完成“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一程。
  农为邦本,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西秦大地这70年间,是五谷丰登的70年,是流金淌银的70年,是扶危济困的70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展望未来,这片黄土地,必将更加肥沃,带给勤劳智慧的宝鸡人更多沉甸甸的收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