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查看收获的玉米王菁摄
果农将苹果装袋王菁摄
持续11天雨量比较大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秋雨夜眠》中的诗句。诗人笔下的秋雨,就是被称为“华西秋雨”的秋淋。
今年我市的连续降水是从“白露”节气次日开始的。
9月9日至9月19日,我市出现今秋以来最强降水过程。降雨强度大,气温也随着降雨大幅走低,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不少老人早早就穿上了毛衣。
据市气象台统计,此次秋淋天气中,全市所有县区累计降水量均在130毫米以上,累计降水量最多的陈仓区达到196毫米。9月14日,市区最高气温只有14.6℃,与9月8日的最高气温29℃相比,气温大幅降低,秋意甚浓。记者还了解到,国庆期间,我市又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冯富强说,秋淋天气一般出现在9月至10月之间,单就渭滨区来说,近几年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的累计降水量为57.2毫米,2017年9月份为37.2毫米,2018年9月份为81.9毫米。而今年渭滨区9月份(截至9月24日)累计降水量就超过了200毫米。由此可见,秋淋天气出现的频次并不高。他说,秋淋天气是正常的气象现象,今年虽然持续了11天时间,但是降水量比较大,这与我市地域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
“冷暖对峙”形成秋淋
为什么9月和10月我市容易出现秋淋天气呢?冯富强说,因为在这两个月,我市地域范围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而北方的冷空气在这个时候会频繁南下,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形成对峙后,就会出现降雨。如果冷空气强大,就会形成天气晴好、秋高气爽的局面;如果副热带高压强,就会出现闷热的“秋老虎”;如果双方势均力敌产生对峙,就会形成秋淋天气。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自2000年以来,除今年之外,我市秋淋天气出现了4次,分别为:2001年9月16日至10月2日,2005年9月20日至10月3日,2007年9月26日至10月13日,2011年9月3日至9月20日。在我市气象史上,最强的秋淋天气出现在2011年9月份,连续性降水长达18天,降水量达到351毫米。
苹果产业受影响较大
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何可杰说,近期出现的秋淋天气正处在夏玉米的灌浆期及苹果的着色期,大量降水会推迟玉米及苹果的成熟时间,而且由于日照不足,还会影响苹果着色,导致苹果卖不上价钱。
9月23日,记者在凤翔县南指挥镇的南指挥苹果专业合作社看到,地头的遮阳棚下堆着一大堆刚刚采摘的苹果,工作人员正忙着分装。该合作社股东赵引良说,他们合作社种植了100亩果园,主要为富士苹果,近期的连续性降水天气不光影响苹果着色,还导致苹果的甜味达不到预期,同时出现落叶、果面不光及有病点等问题。他说,地头堆积的苹果都是早熟富士,往年在中秋节之前这些早熟果就能卖完,在近期的连续性降雨过程中,他们不得不提高工资让工人冒雨采摘,但即使这样,也错过了中秋节前这一最佳销售期,导致现在果子掉价幅度很大。
墒情好利于小麦播种
9月23日下午,记者在陈仓区周原镇有礼村观察发现,一些村民已经开始整理土地,准备种植小麦,几辆旋耕机在地里来回工作。农田的表皮虽然看起来干了,但是人踩上去很松软,要是走在旋耕机耙过的地里,脚就会深陷下去。
记者在有礼村采访时,一名正在给地里撒化肥的妇女说,她专程赶回来帮家人收拾地种麦子,由于前不久下过连阴雨,墒情很好,他们就想趁着这个时机把麦子种了,之后要是能再下些雨就更好了。
正在地里用收割机收玉米的有礼村四组村民魏天雄说,他今年种了20亩玉米,正在收割的这片地只有两亩,虽然玉米棒还没完全成熟,显得比较嫩,但想着墒情好,所以就先收了种小麦,另外的十几亩玉米过20多天再收也不迟。
专家指导应对“秋淋”
遇到秋淋天气,如何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市蚕桑园艺工作站高级农艺师李广文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品种能够抵抗连续性降雨带来的影响,我市种植的苹果品种以富士为主,成熟期在8至10月,今年出现的连续性降雨,造成了低温、寡照、病菌多的环境,主要对9月成熟的早熟富士果面影响比较大,还容易引发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苹果种植户首先要在田间挖排水渠,及时排走雨水;同时,苹果在摘袋后,果农要立即通过在叶面、果面上喷药的方式给果树补钙,预防果面出现斑点而影响果子的商品率。
冯富强说,9月份出现秋淋天气对秋收有一定影响,10月份出现秋淋对秋种就会有影响。只要5厘米地温超过12℃,小麦种子就能正常发芽,在目前情况下,农民朋友不必着急。由于气候原因及近期的秋淋天气,9月下旬南北山区就可以种麦,而我市川塬区范围内,通常在10月20日前种麦都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