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福社(右一)传授技术
锻造分厂机加车间
棘轮装置加工中心
模具车间
重力铸造车间
本报记者王怀宇
近年来,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高铁,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速铁路,也踏上了自己的新征程,跑出发展新速度。作为高铁家族的一员,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铁电气公司),目前累计为国家已建成的8万多公里电气化铁路,生产供应了一半以上的接触网器材。
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职工,路福社便是高铁电气公司的一员。30多年来,他从一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他的履历上写着:实施工艺技术革新50余项,设计制作工装300余套,独立或协助攻克技术难题100余项;先后获得“宝鸡市党员高技能人才标兵”“京沪铁路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
忠于职业白天学技术晚上啃书本
见到路福社时,他正在生产一线干活。同事们都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50多岁了还像个小伙子。他却说,一听到“焊接”这个词,就抑制不住兴奋、手痒痒。焊接,已经融入他的骨子里。
焊接技术被誉为“金属缝纫机”。17岁的路福社一进入高铁电气公司,就干上了这个工作,当时他对焊接技术一窍不通,只感觉四处飞溅的焊花格外好玩。
公司严格的制度,师傅们严谨的态度,让路福社收敛玩心,用心钻研。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焊花把手和胳膊烫出了疤痕,也全不在意。别人做一遍的活儿,他至少要做十遍,直到达到最高标准。晚上,他抱起砖块厚的专业书,一本一本啃,光笔记就记了几十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公司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锻压设备,单位安排路福社配合德国专家,承担安装中的全位置焊接任务。德国是工业强国,这些专家开始根本不把路福社放在眼里,可当他们看到路福社娴熟的技术和快速干好的每一件高质量产品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了不起,了不起!”
精益求精成长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什么是工匠精神?路福社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就是绝不能产生“得过且过”“差不多、过得去”的想法。
2004年,高铁电气公司中标重庆城轨,需要大量焊接“T型铝汇流排”。业内人士都知道,在铝镁合金材料上实施焊接是公认的难活。重庆城轨是我国第一条轻轨,质量要求又非常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路福社自购设备,反复实验,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熟练掌握了铝镁合金焊接技术。等城轨工程一开工,他就很快投入其中,按时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一位专家在验收完工程后,提出一定要见路福社一面,他拉着路福社的手说:“没想到,你把一个难活做得这么好,真称得上‘专家中的专家’!”后来,这一项目被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并成为全国建设城市轻轨、地铁的标杆工程。
不断打磨技术,追求精益求精,让路福社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2010年,他所在的车间承担了生产叠片式感应板的任务,任务工期紧、工序多、技术要求高,单件产品对向焊缝长达5米,检验项目达到16项之多,其中,最关键的在于焊接的成型、速度、变形量及形位公差能否保证。路福社大胆提出,采用自动焊接小车进行焊接。这种操作法,在公司尚属首次。他第一个进行实际操作,耐心测算焊接数据,反复总结焊接工艺,最终确定了一套操作方案。之后,他又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会几名电焊工独立进行焊接。三个月下来,共生产1400多件产品,仅焊缝长度就达14公里。
勇于创新屡屡攻克技术难题
只有传承,没有创新,路就会越走越窄。
2013年,在兰新线的建设过程中,路福社加班加点,设计制作组焊焊接工装模具40余套,利用一次冲孔法解决了兰新线抱箍钻孔难问题,提高生产效率20倍以上。在作业过程中,用他自创的“三点定位组焊法”解决了R型腕臂管、定位管组焊难题,生产腕臂装置35000多组,有效保证了现场施工所需的全部配件。近年来,高铁电气公司参与伊朗、巴勒斯坦等国的高铁建设项目,焊接条件十分特殊。路福社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为中国中铁争了光,显示了中国工人的强大实力。
在京沪高铁、哈大客专工程建设中,路福社不断琢磨,探索新工艺,反复试制,顺利完成了18000多套生产制动架生产任务;在兰新甘青线建设中,他经过数十次实验,研发出“五点套模组焊法”,解决了日式防风结构腕臂管、定位管的组焊等多个难题。
跟随中国铁路一起成长,是路福社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工程里,路福社用一杆焊枪,焊出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