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桂冠
◎墨耘

    折觥

    史墙盘

    害夫簋

    虢季子白盘

  青铜器时代是人类第一个金属时代,这段时期,青铜器(古时被称为吉金)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迈入文明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青铜器,西周时期进入青铜器的鼎盛时代,其间,青铜器见证了社会的进步,见证了文化的逐步繁荣,更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与更替。而以青铜器为礼器的西周王朝,则用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将那个时代定格,让时代的光辉留存到数千年之后,为当代的我们留下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故事。这无疑是历史之福、青铜器之福,更是后世之福。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青铜器及其铭文所篆刻的历史,我们才有机会和古人对话,让文明穿越时空照耀到今天。
  自从汉宣帝年间发现第一件青铜器——尸臣鼎以来,在宝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在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出土,揭开了一件件谜团,也验证了一代代传奇。纵观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全、精品之多、铭文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因此,宝鸡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更有意义的是,宝鸡市于2010年9月在渭河南岸的石鼓山上,建成了全国首家以青铜器命名的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记录在青铜器上的厚重历史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这一壮举,让为数众多的青铜器和大众有了最直接、最亲密接触的机会。“专家看门道,大众看热闹”,作为普通大众,若去青铜器博物院参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文化?确实是个难题。为此,从博物院相关的青铜器中,归类出数顶桂冠,以期对有兴趣参观者有所借鉴。
  桂冠之一
  晚清四大国宝
  所谓“晚清四大国宝”是指清代末年出土于宝鸡的四件西周青铜瑰宝,分别是: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
  其中:毛公鼎以499字的铭文位列青铜器铭文字数之冠,而且其金文书法价值极高,被誉为“天下第一金文”,有人称赞它抵得上一篇《尚书》。散氏盘内有铭文357字,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起土地官司事件,是迄今发现的第一篇土地契约,并且铭文文字浑厚雄伟,开“草篆”之先河。
  大盂鼎内铸有铭文291字,是周康王对贵族训诰和赏赐的最早记录之一,其书法瑰丽凝重,庄严美观。虢季子白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青铜盘,刻有111字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被誉为“盘中之冠”。
  上述的一鼎一盘(毛公鼎、散氏盘)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镇馆之宝。另一组鼎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目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存放着上述四件“国宝”的原样复制品,以下青铜器原件则均珍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桂冠之二
  家史验证国史之最
  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得以团结凝聚、世代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在宝鸡眉县集中出土的27件窖藏青铜器,记载了西周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天子的功绩,完善了西周前期的历史事件,更是佐证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一体文化,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几件戴着特殊桂冠的青铜器成为国之重器。戴着廉政谈话桂冠的青铜器是四十三年逨(lái)鼎,该鼎记录周宣王对逨的册命,尤其是其中的四个“毋敢”,是典型的任前廉政谈话:毋敢荒宁、毋敢不规不型、毋敢不中不型、毋恭橐(tuó)。拥有祭祀礼器和谐桂冠的是逨盉(hé),这是一件盛酒礼器,将凤鸟、老虎、游龙巧妙结合起来,呈现出一幅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和谐之美。史料价值最高,可称史书第一盘的青铜器是逨盘。该盘372个精美铭文记录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天子的丰功伟绩,第一次验证了《史记˙周本纪》的真实性,是当之无愧的青铜第一史书。
  桂冠之三
  礼乐器具之最
  说起编钟,最为著名的当数曾侯乙编钟。宝鸡虽没有这么气势恢宏的大编钟,但却出土了西周最早的编钟——竹园沟七号墓编钟,这些编钟有好几组,还能奏出悠扬动听的旋律。除了编钟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镈(bó),相当于现在的定音鼓。而宝鸡出土的秦公镈,则是东周时秦国国君秦武公重要的祭祀礼器,它除了顶有诸侯重器的桂冠外,还见证了秦武公首创郡县制的历史。秦武公在征服部分少数民族后,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邽(guī)县和冀县,成为中国后世新的一种行政区划的开端。
  桂冠之四
  王器之最
  1975年,宝鸡岐山出土的“亻朕匜(zhènyí)”的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一桩民事诉讼案,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篇法律判决书,为研究西周法律提供了实物依据。
  害夫(hú)簋是1978年宝鸡扶风出土的周厉王祭祀用簋,是迄今发现的商周青铜器中唯一的王用礼器,也是最大的青铜簋。该簋铭文记录周厉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一段话语,与史书记载的“暴君”周厉王大相径庭,这大概反映出历史话语权和历史真实的差异吧。
  桂冠之五铜器艺术之最
  史墙盘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底部铸有铭文284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当时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记录了七代周王和六代微氏家族的事迹,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填补了西周一段重要家族历史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铭文笔式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作。
  折觥于1976年出土于宝鸡扶风,是一件祭祀酒器。该青铜器整体造型酷似一只肥硕的绵羊,造型精美、纹饰华丽、构思奇妙,被评论为当时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之成就。
  桂冠之六
  镇馆之宝——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当数1963年出土于宝鸡县(今陈仓区)贾村镇的盛酒礼器——何尊。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何尊还是第一个出现带“心”字底的“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无论青铜器还是甲骨文,都“德”字无“心”。在这之前,无论是表示“得到”还是表示“道德”,全同“得”,无“心”。何尊之后的铭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的无“心”。铭文“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意思是“王是有恭德,能够顺心的,教训我们这些不聪明的人”,证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这一国宝重器,还激发出了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游览宝鸡的热情;宝鸡市也于2018年适时推出了“看中国,来宝鸡”的旅游宣传语,可谓十分贴切。
  众多作为国之瑰宝的青铜器,见证了宝鸡这块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的神奇之处,而青铜器中的铭文,更是把周秦礼仪制度流传到了后世,因此,宝鸡被誉为“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有兴趣者若到青铜器博物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为探宝、探史之旅带来不一样的收获。笔者虽诗词功底粗浅,但终忍不住对宝鸡青铜器和宝鸡这块宝地、吉地的欣赏,于是拼凑出:《江城子·宝鸡赞》
  岭北陇左著胜迹,天降瑞,地藏吉。
  炎帝故里,稼穑为昌黎。
  更有周秦发祥地,奠礼仪,肇国基。
  华夏文脉流不息,青铜乡,铭传奇。
  古往今来,吉金载典籍。
  相约何尊品往事,看中国,来宝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