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国庆故事里的家国情
本报记者张琼
  “1949年春,父母为我改名国庆,盼着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眉县人蒋国庆回忆。
  “1959年10月1日,我是西街小学一名少先队员,参加了10万人庆祝游行活动。”市区上马营人何仲育说。
  “1985年国庆节前,我怀揣1000块钱来到乾县,准备批发点小商品回来卖。”市民刘峰说。
  “2009年10月1日,我带着全家人去北京看天安门,爬长城。”家住市区高新四路的李娟说。
  “2019年10月1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一起为新中国庆生。”市区姜谭路的李如意说。
  ……
  70年来,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庆节记忆,这些国庆小故事串联起来,组成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变化和成长,也反映着时代的脚步和韵律。不忘来路,始知归处。在2019年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倾听宝鸡普通群众的节日故事,国庆节做着什么事、听到什么歌、看见什么景,感受故事里的节日温情和家国情怀。
  解放初期万人空巷看游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信还不发达,人们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为了欢度国庆节这个重要节日,大家喜欢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年逾八旬的市民刘德善回忆,小时候观看游行队伍经过时,心想着什么时候能去北京天安门看更大的场面。
  国庆节对于眉县人蒋国庆来说意义非凡。1948年正月,蒋国
  庆出生于辽宁抚顺,原名蒋来福,当时家里十分贫穷,家人为度日,当过衣服,要过饭。当年10月抚顺解放,蒋来福一家喜极而泣;此后,解放军在淮海、平津战役中捷报频传,东北人敲锣打鼓争相庆祝,蒋来福的父母满怀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给儿子改名为蒋国庆。1954年夏,蒋国庆一家搬往北京,生活境况日益好转。这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蒋国庆白天看游行,50万群众的游行队伍颇为热闹壮观;晚上看焰火,他跟着大伙一起跳集体舞,并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1964年,蒋国庆上山下
  乡插队来到眉县;退休
  后,蒋国庆在眉县张载广场义务教授老年人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分享健身的快乐和益处。
  1959年10月1日,当时12岁的我市西街小学四年级学生何仲育早早来到学校,穿着干净、整洁的少先队队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国庆游行队伍的队鼓方队中。当天8点多,由红旗方队领头,队鼓方队和手拿小彩旗的少先队员方队,依次走出西街小学校门。“我们沿着中山西路向东行进,在人民电影院门前右拐进入汉中路。走到经二路后,队伍右拐停在了现在银座大厦门口的路上。庆祝大会的主席台就搭建在建国路口对面、原宝鸡市服务楼的前面。10时整,大
  会总指挥宣布开会,鸣炮,乐队高奏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服务楼的楼顶冉冉升起……”何仲育回忆,十点半左右,农民方队、文教方队、体育方队等我市各界10万人开始游行,何仲育和小伙伴们铿锵有力地敲着鼓,路边观看游行的群众对队鼓方队报以热烈掌声。游行结束已近下午一点钟,但大家的情绪依然十分兴奋。
  宝鸡教育学院教授成宗田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人们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真切体会到了社会安定、团结和平带来的益处,人们有了打拼美好生活的干劲和心劲。成宗田回忆:“解放前,老家扶风吕宅村常闹土匪,人心惶惶。解放后夜不闭户,人心安定,确实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怀着这样的心情,群众参与游行、歌舞等活动的热情高涨。
  改革开放后烫发跳舞看电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那时宝鸡人的国庆节,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忙’字,农人忙着种麦子,小商贩忙着走南串北,工人忙着生产……”市民刘峰说,那时,人们的打扮越来越时髦,个性也越来越解放,每个人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978年的国庆节,何仲育心情复杂地回乾县探亲。这一年,何仲育在宝鸡机务段检修车间担任钳工,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废弃的铁皮车厢里刻苦学习,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中断了十年的高考之路恢复,但自己已三十多岁,能否如愿考上大学,何仲育心里也没底。当时,国庆节有三天假,焦灼之中,何仲育和妻子回乡探亲。到了10月4日,节后上班第一天,何仲育在车间干完活,同事说政治处让他去取一封挂号信。一看,原来是一份来自“西安矿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终于来了,班组师傅们高兴地围拢过来,争相传看,分享何仲育考上大学的喜悦。这一年,何仲育怀揣十余年的大学梦,终于圆了。
  1985年国庆节前,宝鸡人刘峰前往乾县准备做点小生意。当时,乾县是周边最大的布匹批发市场,刘峰看到来这里批发布匹的客商络绎不绝。那时成品衣不多,大都是买了布找裁缝做,刘峰用身上的钱买了一卷布,心里盘算着一买一卖的差价,同时又担忧卖不出去,赔了本。结果回来不出半个月,这些布就卖完了。当年国庆节,刘峰和媳妇捏着一沓票子,心情格外灿烂。
  刘峰记得当时电影《庐山恋》很火,男女主角穿的“的确良”衬衣、裙子,烫着头发,十分时髦。国庆节当天,一向节省的小两口上街烫了一个头,妻子烫了一个卷发,晚上,两人还跳起了流行一时的迪斯科舞。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电视机走进宝鸡人的生活中。当时,看电视节目成为宝鸡人的一大娱乐。刘峰说:“有一年国庆节,我家刚买来一台电视机,家里挤满了左邻右舍的人,男女老少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亲友们说说笑笑看节目,我在旁边感慨,这个时代肯奋斗就会有回报。”
  新世纪以来表白国家展自信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庆节开启七天长假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腾飞,国家力量和形象的不断壮大、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更明显的改善,个人的国家自豪感、荣誉感也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宝鸡人的国庆节过节形式也逐年转变,从单纯的吃喝、游乐等物质消费,逐步转向了精神表达,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达对国家富强的自信与自豪。”成宗田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宝鸡市民也早早拉开了国庆节文化庆祝活动的序幕,并掀起个人对国家表白的浪潮。家国大爱,亲切而真实地表现在普通人身上——微博网友“岭南青松”有一句感慨:“解放前我家‘借着吃,打着还,破衣烂裤轮着穿’,现在我家有车有房有存款,感谢你,祖国。”华为手机用户王未末有一句点赞:“咱们的手机也很牛,中国力量崛起,厉害了,我的国!”爱跳广场舞的王彩云说:“我们正在公园排练一个舞蹈《我的祖国》,舞跳得好不好是其次,我们心诚,想表达对国家的祝福”……一个个普通人,组成一个城市,一个个城市组成一个国家。普通人对国家的感情,聚集成一股强劲有力的精神力量,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像春节需要团圆饭,过节的仪式感提醒我们对重要的人和事的关注。”刘峰认为,国庆节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庆祝活动来表达对新中国的一份感情。
  今年,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很多,时间不一、形式不同,参与群众广泛。以“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快闪活动为例,今年,我市群众广泛参与拍摄的快闪活动达100多场。没有专业的舞台和演员,市民群众自愿加入,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以亲切而真诚的歌声祝福祖国。
  其实,不论是怎样的节日记忆和过节形式,宝鸡人与国庆节有关的故事,都在诉说一个主题。正如何仲育所说:“我们既是祖国日益富强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切实受益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浓情脐带,带给我们温暖而坚强的力量,使我们继续前行!
  图①②③均为今年我市群众喜迎国庆节的各种活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